正文 第一章 言談話語中的識人讀心之道(2)(1 / 3)

現代心理學也認為,不同的聲音會給人不同的感受,總結起來也有這樣幾種類型:講話速度快的人朝氣蓬勃,活力十足,性格外向;說話時帶尾音的人,精神高昂,有點女性化,具有藝術家的氣質;聲音低而粗的人較有作為,思想也較為現實,或許也可以說是比較成熟,適應力強;聲音宏亮寬厚的人精力充沛,具有領導者的氣質,有榮譽感,有情趣,有熱情。

下麵我們分別講一下有不同的說話音調、聲氣等特征的人的性格、品德及心理狀況。

1.說話中不斷清喉的人

有的人在比較正式的場合開始說話時要先清喉嚨,這可能是他為了變換說話的語氣和聲調,也可能是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某種焦慮和不安,但這多是由於緊張和不安的情緒所致。

有的人在說話過程中並不是不斷地清喉嚨,而隻是偶爾一兩次,這往往表明他對某一個問題並不是特別的認同。

而那些有事沒事就故意清喉嚨的人多是一種警告的表示,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不滿情緒,同時也包含著對對方示威的意思,告訴對方自己可能會很生氣。

2.說話輕聲細氣的人

有的人說話輕聲細氣,但聽起來是輕柔舒緩,聲音和氣息卻並不小,這類人的性格大多數比較溫順。這一類型的男性大多待人忠實厚道,較富有同情心,能夠關心和體諒他人,胸襟也比較開闊,有一定的寬容力和忍耐力,能夠吸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為己所用,但同時又不失自己獨到的見解。而這一類型的女性大多比較溫柔、善良、善解人意,但有時候也顯得過於多愁善感,甚至是軟弱。

3.說話小聲小氣的人

這類人和上麵介紹的類型是不同的,這類人說話聲音不是輕柔,而是音調很小,氣息也短而急促。這類人大都是內向、謹慎的性格,在為人處世各方麵會比較小心和謹慎,他們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說話措辭非常文雅,顯得謙恭。一般情況下,他們對他人都相當尊重,所以也會受到他人的尊重。他們對人比較寬容,從不刻意地為難、責怪他人,而是采用各種方式不斷地縮短與他人之間的距離,使彼此之間的關係密切,盡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產生。

4.故意提高音調壯大聲勢的人

音樂家肖邦曾在一家雜誌專欄中敘述道:“當一個人想反駁對方意見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拉高嗓門提高音調。”的確如此,人總是希望借著提高音調來壯大聲勢,並試圖壓倒對方。

那些成功的政治家和企業家,在控製言談的韻律方麵都有獨到之處。這種細節性的處理方式,往往能使自己贏得社會或下屬的認可與尊重。現實生活中,有些普通人在講話中也會故意提高聲調來吸引人的注意,企圖讓別人來聽從自己的建議,這樣的人一般都很自信,思維也清晰而富有邏輯性,做事情時也是勁頭十足,是很能幹的人。

5.說話比較緩慢的人

說話時的語言表達和吐字比較緩慢的人,大都是性格沉穩的人,當然也有慢性子的人。五代時,同在中書省任職的馮道與和凝的性格就截然不同,馮道說話做事向來都很緩慢,而和凝則是個性急的人,辦事果斷,做人頗為自信。由於性格上的差異,兩人經常為一些小事而意見不合,甚至還鬧出過笑話。

一天,和凝見馮道穿了一雙新鞋,樣子不錯,也很想買一雙穿,就問馮道:“先生這雙鞋賣多少錢?”馮道慢慢地舉起右腳緩緩地對和凝道:“這60錢。”和凝素來性情急躁,器量又狹小,聽到這裏,便對手下人大發脾氣,“你怎麼告訴我這種鞋子要用120錢?”正想繼續責罵,這時,馮道又慢慢地抬起左腳說:“這隻也60錢。”和凝聽後便笑了,怒氣一下子便消解了。由此可以說,從一個人言談的韻律上,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征。

6.說話經常唉聲歎氣的人

這類人大多有較重的自卑心理,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差,在遭遇到挫折困難時就會喪失信心,顯得沮喪頹廢,甚至是一蹶不振,沒有再站起來的勇氣。

這一類型的人從來不善於在自己身上尋找失敗的原因,而總是不斷地找各種客觀的理由和借口為自己開脫,安慰自己,以使一切都變得自然。他們時常感歎自己的不幸,卻以他人更大的不幸來平衡自己。這類人多屬於怨天尤人的消極型人群。

7.說話高聲大氣的人

這類人性格多數是比較粗獷和豪爽的,他們脾氣暴躁、易怒,容易激動。但為人耿直、真誠、熱情,說話非常直接,有什麼就說什麼,不擅於拐彎抹角地表達。

但這一類型的人多數是容不得自己受一點點委屈的,他們會據理力爭,一直到弄出個水落石出為止。在遇到一些不好解決的事情時,他們有時會充當急先鋒,起召喚、鼓動的作用,但有時候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他人利用,而自己卻渾然不知。

8.喜歡小聲講話的人

有的人在和另外一個人談話交流時喜歡離人很近很小聲地說,或者仿佛耳語一般,這種愛竊竊私語、小聲囁嚅的人,一定是屬於內向型的人。因為內向型的人往往會在無意識之中跟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且會采取內閉式的姿勢,這意味著“我不希望對方知道我的心事”以及“不想讓初次見麵的人看穿我的心意”,這樣一來,他們也就不會暢所欲言了。

內向型的人對他人的警戒心非常強烈,而且認為不必讓對方知道多餘的事情。正因為如此,他們連自己應該說的話也懶得說出來,一心想“隱藏”自己,聲音當然就會很小了。

雖然這類內向型的人對別人的警戒心理十分強烈,但是其內心幾乎都很溫和善良,為了使自己的發言不傷害到別人,他們總是經過慎重的考慮之後再說,同時又擔心自己發表的意見會造成自己跟他人的對立。因為膽怯又容易受到傷害,而且過度害怕錯誤以及失敗,隻好以較微弱的聲音說出來。但在麵對能夠推心置腹的親友以及家屬就不一樣了,他們會解除警戒心,大聲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彼此間的距離也會拉近。

話題談論解讀人心

交談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話題。在談話中,談話者常常會在一些話題當中不知不覺暴露出內心的秘密。在這個過程中,注意談論的內容是什麼,談論者的神態和動作怎樣,就能看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下麵我們通過一些常見的交談話題來分析一下具體的情況。

1.談話的時候喜歡暢想的人

一個人如果在談論的時候,張口閉口就談論將來,憧憬未來,則表明他是一個愛幻想的人,這種人有的能將幻想付諸行動,有的卻不能。前者會更注重計劃和發展,實實在在地去做,取得一番成就。但後者隻是停留在口頭說說而已,最終多是一事無成。兩者的區別則是要看是不是實幹型人士。

2.談話的時候經常說自己的人

有的人常常談論自己,包括曾有的經曆、自我的個性、對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態度和意見等,這樣的人一般都比較外向,感情色彩鮮明而且強烈,主觀意識較濃厚,愛表現和公開自己,多少有點虛榮心。

3.談話的時候從不說自己的人

與上麵的一條正好相反,一個人如果不經常談起自己,或者對於自己的一切事情一概不提,則表明這個人的性格比較內向,感情色彩不鮮明也不強烈,主觀意識比較淡薄,不太愛表現和公開自己,比較保守,或者可能會有自卑心理,個性也較為倔強。也有一種可能就是這種人有很深的城府。

4.喜歡概括性說話的人

假如一個人談話時喜歡進行概括總結,且說話簡單明了,又準確到位,說明這是個注重結果的人,但這類人的缺點是不太關心做事的細節過程,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平時關心的也都是宏觀的大問題。這樣的人具有一定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才能,其決斷力、獨立性也較強。

5.談話中是否評論他人的人

如果一個人平時談話中喜歡評判他人,對他人的評價表麵一套,背地一套,當麵奉承表揚,背後謾罵、詆毀,表明這個人極度虛偽和卑鄙,這樣的人往往心機較重,看上去很精明,見啥人說啥話,用有色眼睛看人。有的則是機會主義分子,對比自己強的人拚命巴結,不如自己的人則不屑一顧。

相反,不願意對他人指手畫腳、進行評論,偶爾在不得已的時候才發表一些自己的見解與看法,當麵與背後的言辭也基本保持一致,說明這個人是非常正直和真誠的,並且也是很會維持人際關係的人。

6.談話中關注對象不同的人

若是一個人談論的內容多傾向於生活中的瑣事,表明他屬於安樂型的人,注重享受生活的舒適和安逸。而一個經常談論國家大事的人,表明他的視野和目光比較開闊,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個小圈子裏,也許他是一個熱血有抱負的人。而如果一個人在談話時比較注重自然現象,那麼這個人的生活一定很有規律,為人處世也非常小心和謹慎。經常談論各種現象和人際關係的人,可能自己在這一方麵頗有見解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