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開發潛力的法則(6)(1 / 3)

孩子都是這樣,聽到表揚的話,做事的意願會大大提高,尤其是受到自己所信賴的人,如受到父母的褒獎,孩子會更加努力。一般人都會有這樣一種心理,受到褒獎會覺得愉快,也更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因此,父母要給孩子多一點表揚和鼓勵,如果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家長應適度地表示自己的欣喜:“嗯,真不錯!好好努力一定會更好。”一句鼓勵的話會激勵出一顆上進的心。如果孩子一時學習碰到了困難或成績暫時不理想時,家長如果責備孩子“你怎麼這樣笨!”,或者袒護孩子“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學習馬虎”。家長這種有意或是無意地評價自己的孩子,孩子總是把這些評價看成是某種提示,並產生消極誘導的教育效果。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失敗是成功之母,好好用功,一定能成功!”這表示了父母對孩子的信心,也是他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催化劑。

5.實際法

引導孩子參加實踐活動,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實踐中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幫助他們找到了自己動手成功的興奮點,使孩子能在實踐中增長知識,這樣多次實踐,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會增強孩子追求知識的興趣和自信心。興趣是求知的老師,是發展智力非常重要的內動力,自信心是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運用“實踐法”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父母必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啟蒙老師),當“老師”的要具備新的知識,廣闊的知識麵,才能肩負起教育孩子的職責,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種種困難。

(2)不斷激發孩子的求知欲,促進孩子好奇心的發展

父母要耐心地解答孩子對事物好奇在頭腦裏產生的許許多多個“為什麼?”,這種現象表明孩子在動腦、在思考。父母幫助孩子解開謎底,使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滿足,這有利於開發孩子的智力。

(3)鼓勵孩子大膽實踐

父母應該充當輔導老師的角色,父母在孩子動手實踐過程中碰到困難時,適當地給予指導,幫助孩子獲得成功。當孩子出於好奇拆壞了某物時,父母切不可采取打罵等方法教訓孩子,這會挫傷孩子的好奇心,打擊孩子的求知欲。

隻有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才能學得主動、生動、紮實,智力就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手腦並用既能發展智力,又能培養能力,這種方法值得推廣。

6.智力遊戲法

從兒童心理發展看,兒童認知過程帶有具體性、隨意性和情緒性。遊戲正是通過動作、言語與內容,在孩子頭腦中產生具體的形象,他們對一些具體的、感興趣的事物,在自然的、不需要意誌控製的情況下比較容易認識。那麼在家庭中該如何進行智力遊戲呢?

首先,家長應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設計一些新穎有趣的遊戲,有效地開發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這體現了智力遊戲在兒童成長和智力開發中的重要性。

其次,家長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自己的孩子一起進行活動並主動參與進去,既溝通感情,又能幫助孩子提高各種能力;空間上要為兒童開辟屬於他自己的場所,使兒童在屬於自己的“天地”中自由“翱翔”;在玩具上並非越高級、越精致越好,相反提倡利用“廢舊物”(汽水瓶、紙盒等)和“自然物”(樹葉、鐵釘)。這些既是遊戲的玩具,也是自製玩具的材料。而兒童自製玩具其間可以很好地發揮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思維得以開發。

最後,對家長在智力遊戲中的作用要有深刻的認識。智力遊戲與一般遊戲的差別是智力遊戲更講究家長的積極參與。在智力遊戲中家長應當好“參謀長”,做好“指導員”,注意側麵指導、間接引導,用提問、啟發的方式使兒童在遊戲中得到智力開發。

7.仿生思維法

以生物為參照,模仿其原型進行思維的一種方法就稱為仿生思維法。這種思維能增強孩子的智力。那麼,家長怎麼對孩子進行仿生思維的啟迪呢?

其一,家長麵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要進行循循善誘的引導,這要求家長必須掌握一些生物學的知識。一般具有中學文化程度的家長就受到過這方麵的教育,但是為了擴大知識麵,家長還必須博覽群書,訂一些生物學的雜誌,關心生物學的科研成果,不斷地充實自己。其二,引導孩子去接觸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對仿生學產生興趣。啟發孩子熱愛生物,告訴他們,自然界中共有生物二百多萬種,它們的形態千差萬別,結構複雜、精巧。現在有些科學研究還屬於空白階段,人類目前對自然界認識還不夠,對自然的改造才剛起步,還有許多複雜的現象沒有得到確切的解釋。如有些海洋動物體內存在著一種天然“海水淡化器”,能調節體內鹽分的平衡。但這個問題我們人類現在還沒有能夠解決,海員在海洋上遠航,船艦上必須載有大量淡水,這樣就使船隻的有效負荷下降。如果讓孩子了解這些,這樣就會使孩子產生豐富的想象力,對生物產生極大的興趣。其三,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及踏實的科學態度。觀察不等於看看而已,不等於被動地接受來自外界事物的信息。觀察需要思維,邊看邊想,才能觀察得更深刻,觀察力是智力的門戶。所以家長要重視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告訴孩子,魯班能夠發明“鋸”,就是由於他能細心觀察。小草劃破皮膚,許多人可能都碰到過,但沒有思考其中的原理。而魯班不僅看到了,還要探究其中的道理。鋸的發明,正是在對平常事物的觀察與思維中得到啟示的。在不斷的啟發教育過程中,培養孩子勇於探索,引發孩子的參與意識,從小培養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