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和訓練孩子的智力
現代家庭的父母為了孩子毫不吝惜金錢,為孩子購買他所要的一切,請優秀的家庭教師,千方百計讓孩子進入一所好的學校,有的家長以為做到了這些孩子的智力發展就不成問題了。盡管做到這些,肯定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好處,不過,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因為還有許多事是父母應該做而別人所不能替代的。要讓孩子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憑智慧取勝,就要培養孩子的智力。
1.激發孩子的智慧
每個孩子生來都有聰明的天性,處處閃爍著智慧火花。作為家長,是要點燃火花,往往是在平時與孩子接觸的不經意間,家長隻要隨時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發展孩子的認知需要,逐步地使孩子認知深入,就容易使孩子獲得成就感。從而使孩子對知識、學習發生興趣,產生求知欲。
比如為了密切配合學校課堂教學,有些家長用了孩子學過的課文培養他的思維能力。例如,當孩子學完《烏鴉喝水》和《司馬光砸缸》後家長問孩子:“司馬光和烏鴉的做法有什麼不同?”孩子說:“烏鴉往瓶子裏放小石子,讓瓶子裏的水滿起來;司馬光砸缸是為了讓缸裏的水流出來。”家長說:“對呀,他們都讓水改變了形狀,取得了成功,他們都很聰明。”家長又追問:“還有什麼不同?”孩子回答說:“烏鴉往瓶子裏放小石子是為了能喝到水,為自己;司馬光砸缸是為了救人,為別人。”家長說:“對呀,我們不僅要學習司馬光愛動腦筋、臨危不懼的品質,還要學習司馬光為別人著想的好思想。這樣一來,對孩子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思維能力,而且滲透了思想教育。
2.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對孩子智力才能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家長應該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環境,使他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孩子總是將好奇的目光投向他所能接觸的新鮮的事物上,並努力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家長要善於將孩子的好奇心引入正確的軌道,並注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家長可以將孩子的好奇心引向大自然。如父母可以帶孩子觀察春天裏各種花草樹木的變化;讓孩子去觀察鳥是怎樣在藍天中飛翔的:可以帶孩子觀察觀察星空;還可以讓孩子搞些家庭的種植、飼養動物;等等。總之,可以讓神奇的大自然來解答孩子無窮而強烈的好奇心,培養他敢於探索的精神。
家長可以將好奇的孩子領入知識的海洋,將孩子的好奇心變成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索。對高年級的小學生,家長可以用書籍來激發和滿足他的好奇心,鼓勵他自己到書籍中探索知識的奧秘。英國當代最傑出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柏特蘭·羅素就是從他祖父的書房裏開始他的學術生涯的。柏特蘭·羅素跟隨祖父母生活,他最愛去的地方便是祖父的圖書室,那裏有萬卷藏書。
3.為孩子提供創造的機會
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是通過他自己不斷的學習切身體驗和總結經驗才能實現,另一方麵父母應該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體驗和學習的機會。如果父母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對孩子忽冷忽熱,空閑時拿孩子逗樂,煩悶時拿孩子出氣,肯定不利於孩子智力的發展。
智力的內容包羅萬象,可以朝不同方向發展,一些父母隻按自己的興趣和期望,對於孩子的智力到底最適於向哪方麵發展根本沒有認真地去對待。保證從多方麵給孩子提供發展的機會,是父母的重要責任。任何單一方麵的才智,如果沒有全麵紮實的基礎,也就不會有更深的造詣。
4.對孩子的興趣給予關心和鼓勵
發現孩子的潛能和特長並因材施教,是培養孩子成才的不二法門。孩子的特長也是孩子的興趣所在。要發現孩子的特長,做父母的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孩子喜歡做什麼,不喜歡做什麼。所以家長要在對孩子充分了解和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基礎上,發現孩子的特長。
父母應該倍加珍惜孩子的興趣。在孩子的生活中是有好多的樂趣和興趣。如果一個小學生最喜歡的是讀書,家長就應特別注意書的選擇,一個人喜好什麼樣的書,往往取決於他第一次讀的是什麼書,而且幼年時期讀的書往往能決定這個人的一生。所以說,孩子對書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在對孩子進行某方麵的才藝培養時,有的父母過於性急,往往對孩子進行強迫式的訓練,這樣隻會“欲速則不達”。這種訓練會被孩子拒絕,孩子接受不了就會逃避訓練。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讓孩子在輕鬆自由的氣氛中自發地產生興趣、感受樂趣。
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對孩子而言,父母是他最親近、最信任、最倚重的人,如果父母總能給孩子正向的鼓勵,給孩子信心,讓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好每一件事,他一定可以充滿自信,麵對每一件事,他逗願意盡自己的力量去試一試,從而發揮莫大的潛能。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就是這樣。培養孩子必須有耐心,要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家長的關心和鼓勵是孩子進步的動力,也會使孩子表現的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