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讓孩子體會成功的樂趣
任何時候都不應嘲笑孩子的努力。常聽到一些父母訓斥孩子做事笨,並把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這樣做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畏懼學習,進而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這往往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能力作了錯誤的判斷造成的。對於小學生來說,正確的做法是應該盡量避免嘮嘮叨叨的批評,減少孩子的反感,對孩子的努力要給予肯定和承認,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應予以讚賞,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這既是對孩子最好的精神獎勵,同時也有利於激發孩子下一次的嚐試。父母要求孩子完成需要經過努力、有一定難度的任務,不要一下子要求太高,以免讓孩子經受太多的失敗,即使孩子做錯了事,也一定不能斥責、取笑,應該始終肯定他的努力,讚賞他的長處,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進步,始終滿懷信心地麵對人生的挫折和失敗。
6.營造輕鬆愉快的智力活動氛圍
孩子的智慧和才能並不是在枯燥乏味的訓練中培養起來的,更不是在父母的強迫壓製下得到發展的。隻有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喜歡上智力活動並體會到智力活動的樂趣,才會自然地培養出良好的智力技能。訓練孩子的智力,實際上是一種高級的遊戲,其目的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和成功。因此,父母沒有必要把智力訓練看成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務,當作是一種緊張拘束的、一板一眼的、一成不變的硬性規定。父母對孩子的智力訓練應該是一種輕鬆自然、無拘無束、開心盡興的共同享受,是家庭生活中的一種快樂遊戲。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會在做這種高級遊戲中都得到快樂和智慧。如果父母覺得是一種負擔,帶著緊張、無奈、敷衍、應付和不高興的表情和心情,那麼對孩子肯定也是一種壓力,因為他不能從中得到愉快的交流。因此,父母應該在自己充滿熱情和興趣時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智力訓練。為了給自己減少負擔,更是為了孩子生活愉快,所以一定不要用強迫的方式來訓練孩子。
7.多用表揚來激勵孩子
用表揚和肯定的方法比訓斥更有效,對孩子更有好處。可是有些父母更容易看到孩子的不足,那麼從哪些方麵來表揚孩子呢?對孩子進行表揚也應有一定的分寸,不可過多、過濫。首先要看到孩子比以前有進步,把孩子的今天與昨天、上星期、上個月、半年前的狀況加以對比、找出進步以此來鼓勵孩子。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始終堅持將孩子的現在與以前對比,讓孩子體會到進步和自信,相信“隻要自己做,是能夠做好的”。
父母不能經常地直接誇獎孩子,應嚐試用間接的方式進行表揚。比如可以告訴孩子:“老師說你的畫很有進步。”這種方法甚至比父母直接表揚的效果都好。
即使孩子有缺點,父母也要看到長處,著眼於表揚。比如孩子彈琴時出了點差錯,可以從大的方麵給予肯定:“整個來看不錯,盡管有一點漏掉了,卻很生動。”常常受到表揚的孩子比隻受到批評沒受到誇獎的孩子聰明!
8.讓孩子自己動手可以訓練孩子的智能
(1)培養孩子動手的興趣
要注意培養孩子動手的興趣,使孩子真正成為心靈手巧的人。
1)讓孩子自己查字典。當孩子遇到生字詞時,經常讓他自己去查字典,不僅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記住生字詞,還能讓孩子養成查工具書的好習慣。
2)鼓勵孩子提問題。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問為什麼,雖然有的問題很可笑,家長不一定能回答,但家長可以向孩子解釋說:“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不過我們可以一起來找出答案。”要鼓勵孩子提問題,如果對孩子的發問經常報之以“你以後會懂的”,“書上有,自己看”這樣的回答,就會抑製孩子的思考能力。
3)尊重孩子的理解。討論問題也好,學習課文也好,家長都不要急於表態。誇獎對鼓勵孩子的行為很有效果,但對促進孩子動腦卻有弊無利,所以這種時候最好把“很好”、“說得對”改為“真有趣”、“沒想到”。另外也不要隨便否定,當孩子的想法與大人不一致或者不合常理時,隻要這種想法有一定道理,就要給予肯定,否則就會關閉孩子思維的閘門。
4)給予孩子自由活動時間。家長可以幾天一次為自己也為孩子安排一段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孩子不依賴家長為他安排活動,可以擺脫依賴,家長也完全不管孩子,對孩子而言,得到了自己動腦動手鍛煉的機會,從而培養了自主能力,變得有主見。
5)常給孩子一些動手、動腦的題材。小朋友過生日或教師節,可以建議孩子自己動手做賀卡送給小朋友或送給老師:堅持讓孩子寫周記,記日記;讓孩子自己做手工及各種玩具。孩子愛看電視,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適合兒童觀看的科技片、科幻片,然後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和孩子一起討論。
(2)手指上的智慧
動腦即是思維,它是人的高級認識活動,通過思維,人們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掌握事物間的規律性聯係,並可借助於一事物了解其他事物,間接地預見和推知事物的發展。所以,人們稱思維是智能活動的核心。巧手益智,手的活動能促進大腦的發育,能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堅強的意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