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智慧有賴於腦的發展,而人腦的發展與手的活動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大腦皮層的功能區域管轄手部感覺和活動的神經中樞所占麵積最廣泛,僅大拇指的運動區就幾乎相當於大腿運動區的十倍。因此在大腦所接受的各種刺激和活動中,來自手的感覺刺激和活動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通過經常動手,可以激活腦細胞的生理生化過程,達到健腦增智的目的。一些從小自己動手參加各種活動(包括家務勞動、自理勞動、遊戲學習活動等)的孩子,學習成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是較好,成年後工作效率也較高,人際關係也較融洽。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動手動腦。簡單來說,家庭生活中最容易做到的是訓練兒童使用筷子。從用筷子吃飯的力學結構看,使用筷子時要牽涉肩部、胳膊、手掌和手指等30多個關節和50多塊肌肉的運動,所以讓孩子使用筷子,是最有效而且簡便易行的訓練方法。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各種使用筷子的遊戲,比如用筷子夾豆、夾玻璃球等比賽。
人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左半球是處理語言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活動的中樞,右半球是處理形象信息進行形象思維和想象的中樞。手的感覺和運動是由對側大腦半球控製指揮的,也就是左手由大腦右半球管理,右手由大腦左半球管理。刺激和訓練左手活動對右腦半球的發育有促進作用,刺激和訓練右手活動對左腦半球的發育有促進作用。通常許多孩子習慣使用某側手,因此家長應當注意多訓練孩子使用相對運動少、不夠靈活的那隻手。因此,在訓練孩子的雙手中,還應注意平衡兩手的運動量。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學習演奏樂器、使用雙手做手工、雙手交替拍皮球、使用剪刀等。
手部皮膚感覺遲鈍實際上是大腦感覺中樞遲鈍的反映。平時可以訓練孩子手部皮膚敏感性,將雙手交替伸進熱水和冷水中鍛煉,還可以經常用毛刷輕叩,增加皮膚對刺激的靈敏度。另外,還要讓孩子經常接觸物理特性不同的物體,比如柔軟的、平滑的、堅硬的、冰涼的、粗糙的、有棱角的各種物體,使孩子感覺更敏銳、準確。家長必須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各種事,如係鞋帶、扣扣子、削鉛筆等。俗話說“心靈手巧”,其實“手巧心靈”更有道理。家長們都希望自己孩子聰明,那就讓他們多動手吧!
9.掌握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期
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對人類自身各種能力與行為發展關鍵期的研究表明:
第一,人類發展的關鍵期是人類超常智力表現出明顯特征的重要時期。世界上大多數超常兒童或天才,在7~8歲之前就有了各方麵超常的表現,整個智能水平已顯著超過同齡人。
第二,幼兒期是人類能力與心理素質綜合發展的關鍵期,也是人類超常智力結構開始建構的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兒童的超常能力結構得到科學、係統、適當的教育,許多智力中等以上水平的兒童的智力結構就有可能得到超強的發展。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雷鳴,近年來一直從事幼兒關鍵期的研究與實驗。她曾做過一個試驗,從4歲半開始培養訓練一批幼兒。開始時他們的智力水平、知識水平以及非智力心理素質等都處於中等或中上等水平,平均智商為117,沒有一個人超過126。經過她一年半的精心培養,這批幼兒的平均智商達到126,最高的達到141;兩年半以後,他們在許多方麵已明顯超過同齡人,後來他們在大學中仍保持優勢。所以,抓住關鍵期進行科學、係統的教育是培養超常智力,充分開發孩子潛能的重要環節。
各種能力與心理素質發展的關鍵期如下:
2歲半左右是幼兒技術能力開始萌芽的關鍵期。
3歲左右是幼兒開始學習自我約束,建立規則意識的關鍵期。
3歲半左右是幼兒動手能力開始發展成熟的關鍵期。
3歲半左右是幼兒獨立性開始建立和注意力發展的關鍵期。
3~5歲是幼兒音樂能力開始萌芽的關鍵期。
3~4歲左右是幼兒初級觀察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4歲左右是幼兒開始學習外語的關鍵期(6~8歲是學習外語書麵語言的關鍵期)。
4歲半左右是幼兒開始對知識產生直接興趣的關鍵期。
5歲左右是幼兒開始掌握學習與生活觀念的關鍵期。
5歲左右是幼兒掌握數字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5歲半左右是幼兒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的關鍵期。
5歲半左右是幼兒掌握語法、理解抽象詞彙以及綜合語言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5歲半左右是幼兒悟性開始萌芽的關鍵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