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讓學習和記憶更有效的法則(2)(1 / 3)

5歲半左右是幼兒學習心態、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成功感開始產生的關鍵期。

6歲左右是幼兒社會組織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6歲左右是幼兒創造性開始成熟的關鍵期。

6歲左右是幼兒觀察能力開始成熟的關鍵期。

6歲左右是幼兒超常能力結構開始建構,並快速發展的關鍵期。

7歲左右是幼兒多路思維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7歲左右是幼兒操作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8歲左右是幼兒自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8歲左右是幼兒自我控製與堅持性開始成熟的關鍵期。

8歲左右是幼兒閱讀能力和綜合知識學習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8歲左右是幼兒欣賞藝術和美感心態形成萌芽的關鍵期。

9歲左右是兒童初級哲學思維產生的關鍵期。

10.認清影響人的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

(1)先天遺傳是智力發展的基本前提

人類比其他動物更聰明,是人類具有任何動物無法比擬的特征。良好的遺傳素質無疑是人類發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基礎,離開了這個基礎就談不上智力的發展。然而遺傳因素雖然是智力發展的自然基礎,但並不是智力本身,不能唯一地決定智力。

(2)後天環境是智力發展的決定因素

遺傳智力為人類智力發展提供了條件,但這隻是一種遺傳潛能,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開發就會成為逐漸喪失的一種能力。印度“狼女”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狼女”雖有人類的身體和大腦,但她生活在狼的群體裏,得不到人類生活的有關影響,因而她的人類遺傳潛能幾乎喪失,智力水平停留在“嬰兒”階段。後來回歸人類生活後,經過著名人類環境學者柯克博士領導的“重返人間工程”的“再教育”,對她的心理和行為進行了矯正,最終又成了人類中的一員。

通過研究表明,人類的智力是隨著大腦的活動而發展起來的。外界刺激越豐富多彩,大腦的活動就越積極,注意力越容易集中指向那些刺激物,作出相應的反應。隨著外界刺激信息的不斷作用,大腦各種能力也得到相應發展,智力水平不斷提高。

對於兒童來說尤其是對於學齡前兒童,由於家庭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場所,所以家庭環境的影響作用是最重要的。在父母關心兒童,耐心教育的家庭裏,兒童智力發展較快,孩子在智力等許多方麵都有良好的發展;相反,不太關心兒童,對孩子的發展放任自流的家庭,孩子各方麵能力發展水平往往低於正常同齡人。

(3)教育方法是智力發展的主導因素

環境的影響決定了兒童智力的發展。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對兒童的智力發展隻是起到次要的作用,在這些影響中科學而係統地教育和訓練對智力的發展起著主導的作用。不少家長之所以在開發孩子在智慧潛能方麵取得了理想的成績,主要是因為采用了科學而係統的教育方法。一個人的智力隻有與他所處的社會相一致,才能得到發展,教育的作用正在於此,其目的是促使人的智慧潛能得到發展。

關於教育要發展智力方向這一點,人們對此還不大關注。雖然有不少家長對兒童進行早期家庭教育,但大多數教育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這就要在培養孩子的方向、方法上和教育方法上找原因。

11.培養智力技能:聰明的關鍵因素

人們常說腦是越用越靈,現實中也確實是這樣。大腦的潛力非常巨大,我們隻要遵循大腦的發育規律去開發潛力,孩子的聰明才智就可以被完全開發,並且充分發揮出來。

人的大腦是智力表現的基礎,智力同整個大腦的發育密切相關。智力與腦神經活動的針對性、廣闊性、深入性和靈活性是相互協調的。能否針對具有可塑性的少兒時期進行教育培養是發展智力的一個重要條件。

所謂開發潛力,就是運用種種符合大腦發育規律的方法,使智力充分發展。其中開發智力技能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智力技能的核心是思維技能。

培養智力技能的具體方法非常的多,其中演奏樂器是一種好的方法。因為演奏樂器需要手、腦、眼、耳、口等器官同時協調開動,這使全身多個器官同時運動,能使大腦工作的持久性、強度、緊張度得到充分鍛煉,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大腦的思維效率及創造力。這樣進行智力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孩子的智力水平就會達到一個理想的高點。大量科學實驗證明,孩子經常用左手幹活,會使孩子變得更聰明。因為左手的運動會對大腦的右半球起到鍛煉作用,右半球的腦細胞比左半球的發達,所以會使孩子變得更聰明。

隻有遵循大腦發育的規律,抓住智力發展的關鍵因素,對兒童進行正確的智力技能的培養,才能使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

二、腦能聚集法則

1.大腦潛能的涵容性:大腦潛能開發的物質前提

所謂大腦潛能的涵容性是對大腦左、右兩半球潛能發展的容納極限而言的。我們認識大腦潛能的涵容性,為大腦潛能的開發提供科學依據和物質前提。

人的大腦潛能有多種涵容性。

首先是大腦潛能的涵容性,也就是前麵講過的大腦是由約140億個腦細胞組成的信息儲存庫,每個大腦神經細胞又可同幾千個神經元突觸組成。使得大腦的容量驚人……根據香農一維納公式,我們要獲得最大理想信息率,必須在單位時間裏盡量提高信息傳遞頻帶寬,增加信息量。僅以視覺為例:人的視覺的最大理想信息率約為4500比特/秒,而人們欣賞的視聽結合的電視最佳信息率隻有2400比特/秒,遠不及人的視覺,更不用說視聽結合了。何況人獲得的信息渠道不僅局限於視聽,還有嗅覺、味覺、思維、感覺等一切功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