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讓學習和記憶更有效的法則(2)(2 / 3)

再次是大腦左右兩半球的互相彌補功能:腦科學家實驗研究證明,大多數人的右腦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而左右腦互相影響、補充和協調,隻有這樣才能完成極其複雜的各種機體活動。還有大腦額葉區,它具有抵抗疾病、延緩衰老、儲存處理複雜信息等良好機能。

從人的大腦潛能的涵容性來看,它的潛能具有巨大的開發空間。

2.聰明才智的增長:遵循大腦活動規律

大腦是人體活動的“中樞司令部”。人的一切活動過程都由大腦主宰,大腦能調節機體與周圍環境的協調發展。因而隻有遵循大腦“鑲嵌”活動的規律,才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聰明才智得以不斷的增長。

人的大腦在指揮全身各個器官工作時,其本身又有明確的分工,雖然分工不同,但又互相聯係,相互影響。在同一時間內隻有部分區處於興奮狀態,其他的處於抑製狀態。隨著活動內容的變換,大腦皮層上各個區的興奮點與抑製點也不斷地發生變化。認識了大腦活動的規律,指導孩子的學習、生活、開發孩子的智力就有了科學的依據。

學習是一種消耗能量很大的腦力勞動,在孩子學習時,要使腦力活動與體力活動交替,不能隻是無限地延長學習時間,要把學習精力放在效率最佳的時間上,可以使孩子的學習按照大腦活動的規律進行,不同的學習內容互相輪換,使孩子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保持較高的興奮性和積極性,從而使聰明才智得到更好的發展。

3.速聽法能引爆腦能反應

聽力能改善孩子的大腦,同時也產生腦能增智的效果。

具統計數據表明,孩子聽來的信息來自於家庭、講座、交談、廣播、電視、網絡等渠道,其信息量是閱讀的3倍。顯然,孩子不能把精力全部用於提高腦能閱讀能力。如果把一半的精力用於提高聽力上,就可能使孩子的腦能得到成倍的增長。

很少有家長認識到孩子如果不能成為一個好聽眾,他也不會成為一個好的演講家,孩子更得不到準確的信息來發展自己,這將成為孩子進步的絆腳石。孩子一般在聆聽方麵通常都會遇到以下的問題:1)容易注意力不集中;2)感到沒有興趣;3)聽完後沒有記住;4)聲音模糊不清。

注意力不集中通常有兩大原因,即來自環境的幹擾和內心的幹擾。

首先是來自環境的幹擾,人類聽覺中的一項重要潛能,就是可以拋開周圍我們不感興趣的聲音。比如一個母親在喧嚷的人群中尋找孩子,仍能察聽到兒子的哭泣聲。

孩子聆聽方麵的潛能父母可有意識地去培養。比如當處於一條交通繁忙的街道上時,先讓孩子去聆聽行人的腳步聲,然後是車的喇叭聲,這種“選擇式”聆聽訓練有助孩子提高聆聽時的注意能力,對抗幹擾的噪聲。

其次,是來自內心的幹擾。特別是當孩子受壓力、困擾或不感興趣時,最易顯現出來。要解決問題,可采用一些集中提高興趣的學習技巧。

若孩子對聆聽的事物提不起興趣,但又“必須”聽的話,則最容易感到心情沉悶注意力不集中,結果,孩子很快便心猿意馬,並且幹脆不去聽。

要改善孩子的聽力情況,可采用一套很有效的方法:教孩子嚐試做一個極端挑剔的聆聽者。

當孩子要聆聽沒興趣的東西時,讓孩子嚐試找出對方說話的破綻或不合理的地方。這樣,孩子的精神便集中的吸收所有聽到的資料,並運用高度的記憶和理解力。比如孩子上課時,不要太被動,老師說什麼便信什麼。除非老師給予我們充分的理由。孩子一定要抱有一種懷疑態度,理由充分可認真接受,如果老師的理由有所含糊,作為學生則要尋根究底,向老師說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站在追尋真理的立場上,學生理應如此。隻要發問時的態度謙虛,相信老師亦會樂意接受。這樣使孩上課的興趣非常濃,而且也會加深孩子的記憶力。

當以挑剔的態度聆聽時,任何的重點及細節,也不會被孩子的耳朵錯過;聆聽時亦會有一份完全投入的成功感。這樣,即使是極端沉悶、沒興趣的演講,孩子也會聽得津津有味。

有的孩子很健忘,剛聽完的東西很快就忘記了,要改善這種情況,不妨采用下麵兩種方法。

第一,決心記住聽到的東西。孩子的記憶力跟決心有緊密的關係,越是下決心去記憶,就越能記住。因為決心影響著記憶力。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實驗:有兩組學生,學習同一樣東西,第一組被告知明天會有一次考試,第二組則被告知隻在兩星期後才有一次考試。結果,兩星期後,第二組的記憶明顯地勝過第一組。這是因為,第一組的學生隻決定記憶資料一日,以應付明天的考試;而第二組則決定記憶資料兩星期之久。結果證明了決心影響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