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獲取信息的窗口之一,也是獲取腦能的途徑之一。它能給大腦攝取多種多樣信息題材,並從中察覺其本質的東西。換句話說,它是眼睛閱讀給腦能帶來的作用,稱為腦能閱讀。
用眼睛去發現,從而對腦能起到發展的作用,實際上就是希望孩子善於用眼睛攝取鍛煉腦能產生的成分。
我們知道,有時候人的瞳孔會根據光的強弱和物體的遠近來調整其火小。西方科學家最近發現,瞳孔的大小也會隨著感情而變化,並且當迎麵看見特別感興趣的事物時,瞳孔就會自然增大。
作為快速閱讀者,如果孩子對某些東西感興趣的話,瞳孔就會擴大。換言之,興趣越大,瞳孔就會擴大,以便讓更多的光進入。使它本身在不費額外力氣的情況下就可接收更多的信息,從而產生腦能興奮點。父母們應該教孩子學會掌握這一信息。
7.啟動引擎:集中注意力與腦能聚集
腦能是多個器官提供信息的聚集體。進行腦能聚集,首先要集中注意力。孩子隻需要有意地把注意力集中於自己要聽的一個講座就能使自己的腦能聽力速度和腦能理解程度提高數倍。
腦能閱讀指導專家諾曼·劉易斯出版發行了一本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作《如何更好更快地腦能閱讀》。在這本書裏,他闡述了注意力與腦能閱讀速度之間的密切關係。在他進行的一項實驗中,劉易斯讓自願參加實驗的成人以平常的腦能閱讀速度讀一篇短文。他要求這些自願者按照他們在家閱讀的速度閱瀆這篇短文。唯一的條件是他們必須逐句逐字閱讀並理解短文的意思。讀完後,劉易斯記錄下每個人所用的腦能閱讀時問,並檢測了他們的理解情況。
第二天,劉易斯讓這些自願者閱讀另一篇長度一樣的文章。這一次,他要求他們盡快讀完。同樣,唯一的條件是,他們必須逐字逐句地閱讀。讀完後,劉易斯再一次記錄下每個人的腦能閱讀速度,並檢測了他們對文章的理解情況。實驗結果為證明“集中注意力的作用”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證據,多數自願者的腦能閱讀速度提高了25%~50%,而他們對文章的理解絲毫沒有降低。這是他們集中注意力的結果。
8.孩子大腦越用越聰明
多數人認為,過於用腦會損害大腦,其實隻要有興趣地、主動地學習,就不會損害大腦。但是現在的教育對學生來講是強製性的、毫無趣味的,根本不適應現代兒童的生長、發展需要,正是這樣的教育才有害於孩子的大腦。
現今教育的現狀是在應當開始對孩子教育的時候我們錯失了良機,而在孩子的好奇想法枯死之後,我們才開始急急忙忙、填鴨式地向他們亂灌一通。這就是所謂的注入式教育。在這種不尊重孩子興趣的教育下,他們不但學習效果不好,還嚴重地傷害了孩子的大腦。
倘若從兩三歲時就對孩子開始教育,幼兒便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就能建立起孩子愛學習的基礎。由於有了幼年時期的良好基礎,在他們以後的學業上定能取得優秀的成績。而且身體心理上也會得到良好的發育,精神上也充滿活力。
想一想,在現行的教育方式下,學生和老師都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如果將這些時間花費在孩子的幼兒時期,那麼收到的效率就十分可觀了。但現實情況是,我們的孩子在小學學習了6年後,有的甚至還不能進行一般的讀寫。那些潛藏在孩子們身上的能力,被固守成規的教育方式給抹殺了,根本談不上開發孩子的潛力。
9.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
著名的美國兒童教育學家布雷澤爾頓從小立誌當一名兒童教育學家。他是家裏最大的孩子。5歲時,當他看到母親執意強迫他的弟弟吃東西,並常常為此鬧成僵局的時候,他就常想“我長大後要幫助天下父母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孩子”。從那以後,他就從未放棄過這個念頭。
1969年,布雷澤爾頓發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孩子和母親》。通過對幾百個孩子的觀察,他了解到新生兒對適應周圍環境和獲取信息是要費很大力氣的。他列出的嬰兒發育各階段行為檢測表可以幫助人們及時了解孩子的發育是正常的還是有缺陷的。
布雷澤爾頓和孩子們最合得來,他常說:“我是孩子們的辯護人。”他說孩子從2歲開始就慢慢有了自主意識,學起東西來也特別快。但他堅決反對有些人主張的讓孩子過早學習的做法,比如從2歲開始就學提琴,從3歲開始學日語。他說:“這太可怕了!這完全是大人包辦代替。當你觀察一個2~3歲的孩子時,你會看到他對一切都感興趣,都想探索,他會自己選擇要幹什麼。這是他創造自己個性的方式。”布雷澤爾頓說:“過早對孩子進行訓練,這一方麵是不了解孩子需要自主和自信,另一方麵,如果你注意觀察一些在學打字(他們能學打字,這是沒有問題的)的8歲孩子時,你在他們的臉上可以看到費力的、堅定的或傷心的表情,但看不到他們自己單獨學做某件事情時的那種喜悅、天真和驕傲的表情。對這些孩子的跟蹤觀察表明,他們在學習的第一階段能取得很好的成績,在第二階段就要差些了,第三階段就更不行了。因此,過早地開始機械的訓練對孩子的學習來說並不是什麼王牌,而相反是一種很大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