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利裏思成長於20世紀40年代,那時候的人對經濟大蕭條記憶猶新。他說:“我10歲時家裏才有能力買輛汽車,12歲時我們才有自己的房子。但是就我記憶所及,我們家裏一直訂閱幾份雜誌和兩份日報。”他記得小時候他父親幾乎沒有一天不讀書給他聽。
特利裏思說:“孩子聽父母讀書所聽到的字詞,能幫助他們學習新詞語。”他讀了洛德·達爾所寫故事《巨鱷》的第一段作為例子來說明:“兩條鱷魚趴在水裏,隻有頭部露出水麵。其中一條碩大無比,另一條則沒那麼大。”假設孩子不懂“碩大無比”的意思,以下兩個方法哪一種方式能使他比較容易明白:是從故事情節裏呢,還是從識字卡看到那四個字?要知道孩子如果從來沒聽過某個詞語,他是決不會想出來的。如果他從沒聽過或說過某個詞語,當他見到這個詞語時,他哪裏會讀得出來?
特利裏思主張盡早開始給孩子朗讀故事。“你是什麼時候開始跟孩子說話的?就是他出生那天嘛。孩子如果己長大到能聽明白你說的話,就應該也能聽明白你讀給他聽的東西。”有很多例子證明特利裏思說的沒錯。
在對一千多名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三年級階段的孩子進行調查發現,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應閱讀以下種類的圖書,首先應是一些童話故事書,其次是科學幻想故事書,然後是傳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書,再次是數學遊戲、發明創造、科學知識、動物世界、曆史、天文和地理等方麵的書籍。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閱讀這類書籍可以從中找到樂趣、增長知識,不但可以度過一些空閑時間,而且還充實了自己。父母應注意不要讓經濟和社會因素影響孩子對圖書的選擇。
因此,父母必須準備足夠數量的書以滿足孩子的願望,並照顧到男孩和女孩對不同內容圖書的選擇。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和剛入學的學齡兒童閱讀的圖書要有圖畫來幫助他們對書中內容進行理解;同時形式要簡單,能啟發孩子思考,從而有效地幫助他們掌握書籍的內容。
愛書的人把閱讀當成一種樂趣,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經常給他們高聲朗讀有趣的書籍。兒童應該能接觸到家中書架上父母的書,盡管這樣做會使父母的一些書遭到一些破壞,但重要的是使兒童與書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在學校中,指導學生閱讀計劃的成敗在於選擇有趣的題材。學校圖書館的大門要經常打開,為那些喜歡書的孩子多提供一些有利的條件。在適當的時候選擇適當的書可以為孩子找到樂趣。另外,家長還要讓孩子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健康的書籍。
11.克服三種不良閱讀習慣
借助閱讀的方法開發孩子的智慧潛能,家長還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養成不良的閱讀習慣。在孩子學會加快腦能閱讀速度之前,如果沒人提示他們,他們會在每次閱讀時不自覺地采用他已經形成的習慣。正是這些習慣使孩子的閱讀事倍功半,使孩子覺得閱讀是沉重的負擔,是令人厭煩的。
不良的腦能閱讀習慣是:默讀:一字一字地閱讀;不斷回頭檢驗。
也許孩子以前從未感覺過這三種習慣的弊端,也許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有這些習慣。但是,一旦了解它們,孩子就會認識到自己過去一直在閱讀速度上沒有提高的原因。
這三種習慣堅如磐石,隻要養成這種習慣,孩子就不可能速讀。每放棄其中一種習慣,他的腦能閱讀能力就會得到相應大幅度的提高。在克服這三種習慣的過程中,他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接近速讀的要求,越來越喜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