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閱讀強化能使腦能爆發
重複閱讀可使腦能得到複製。隻有對閱讀進行不斷強化,才能使記憶更加深刻,使腦能增智並不斷加速。
通過對不良閱讀習慣的克服,孩子的腦能閱讀速度已經達到了速讀的水準,而且這並沒有影響對內容的理解。在這個前提下,孩子的腦能閱讀能力得到了成倍提高。孩子不僅能在第二天回想起前一天讀過的細節,而且也能把這些細節保持很長時間。下麵列出有助於鞏固孩子腦能閱讀的五個問題。每當孩子讀完要記憶的材料後,孩子就該向自己提出這五個問題,這會起到鞏固的作用。家長也應該讓孩子這樣做。
(1)書中講的內容是什麼?
(2)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
(3)家長或老師要你了解哪些內容?
(4)你對它的觀點是什麼?
(5)與其他材料比,它有哪一點顯得最獨特?
13.讓孩子學會讀書
21世紀是競爭的世紀,是知識的世紀。處於知識爆炸的世紀,必須隨時吸收新知識來不斷充實自己,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才會在社會中有立足之地。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去喜歡書,去讀書,進而享受書中的樂趣呢?
(1)從小父母常常念書給孩子聽
從孩子6—8個月時就可以念出給孩子聽。小寶寶雖不會說話,但他的吸收力是相當強的。
(2)聽孩子敘述白天的活動
當兒子一歲半時每天睡前念完故事書後家長都要聽寶寶講述白天的活動。簡要地把他白天的活動敘述一遍,這一方麵培養了親子之間的感情,一方麵也訓練了他的記憶力和語言能力。
(3)父母常和孩子討論在周圍看到、聽到的人、事、物
這點看起來很簡單,但做到並不容易,因為有很多的事情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不必對孩子多費口舌,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都是充滿好奇感的。父母應細心一點,提醒自己多和孩子說話,多誘導他的興趣。
家長碰到有趣的新聞,要摘要地講給孩子聽。平時要選擇好的電視節目和他一起觀看,並一同討論內容。
(4)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經常陪同孩子去圖書館,或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看戲,看電影等,並和他一起討論,這樣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和欣賞力,提高孩子對書籍的興趣。
日常生活中要培養孩子健康的生活習慣,每天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有規律的作息等。父母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和生活習慣。
14.親子共讀引導模式
小明全家這一周都在風光秀麗的青島旅遊。尤其令他難忘的是在海灘上他發現的千奇百怪的螃蟹,大的、小的,橢圓形的、方形的,黑色的、灰色的。但讓小明遺憾的是,大部分的螃蟹都叫不上名,甚至在海洋館工作的爸爸也有不少叫不上名字。爸爸講,他是專門研究魷魚的,對螃蟹的種類不了解,但家裏的大百科全書裏肯定有。小明想,大百科全書可真厲害,比爸爸還厲害。
一回到家,小明就要爸爸找書給他看,“哇!”書裏麵有這麼多的螃蟹,小明在海灘上見到的幾乎都能在裏麵找到,還有許多小明根本沒見到過的。在爸爸的幫助下,小明知道了這些螃蟹的名字、習性、壽命等許多知識。爸爸又給他買來了《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小明沉浸在《白雪公主》、《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故事中,不知不覺發現自己已經能認識很多字了。爸爸又給他買來一本吉尼斯英語詞典,以後隻要看到不認識的字就可以向它請教了。現在,小明開始自己翻閱大百科全書了,盡管有些詞不明白,可借助於詞典的幫助,基本內容都能理解了。一次,學校生物園裏一隻猴子生病了,就是小明首先發現並向飼養員指出病症原因,飼養員當時根本沒在意這個一年級的小孩子的話,可後來生物學老師的判斷竟和小明幾乎一樣。從此小明的名字在學校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