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啟發誘導和幫助孩子去思考
家長也是孩子的老師,要啟發誘導和幫助孩子去思考探索,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啟發誘導是教子過程中的一種藝術,下麵是啟發孩子的幾種方法。
1.比較法
通過比較能使含混不清的問題變得清晰,有助於對問題的分析,加深對有關問題的認識。所謂“有比較才有鑒別”就是這個意思。比如國慶節的晚上,有個小學生在街上轉了一圈回來後說:“媽媽,老師要我們寫一篇‘國慶節的夜晚’的作文,我上街看了,可是覺得沒什麼值得寫的地方,沒有什麼可寫的材料。”媽媽沒有立即著手教孩子怎麼寫,而是巧妙地引導:“你看今晚大街的景色和平時是不是完全一樣?”孩子眨眨眼,又搖了搖頭。媽媽又問:“哪些地方不一樣?”孩子說,霓虹燈比平時多,到處張燈結彩,街上人也比平時多,顯得非常熱鬧……孩子經過媽媽的引導說出了許多與平時不同的地方,也提出了好多可以寫的題材。家長在這裏用了比較法耐心地啟發孩子,孩子終於順利地完成了作文。
2.迂回法
把要解決的問題看作一個待進攻的堡壘,如果正麵攻克難度很大,那麼可以從不同側麵迂回解決,事物之間總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這給我們從側麵解決問題提供了可能性。家長可以用這種迂回的方法巧妙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3.變式法
所謂變式,是指保持基本屬性不變即答案不變,在運用典型材料說明問題時,不斷變換材料的外在形式。利用變式法,可以讓孩子盡快掌握事物的本質屬性,拋棄非本質屬性。比如認識直角三角形,應給孩子呈現不同角度、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特性的直角三角形。
4.提問法
提問法是開啟孩子智慧的金鑰匙。提問主要有二種:一種是孩子提問,這時家長可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采取上述比較法、迂回法、變式法等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另一種是家長對孩子提問。家長的提問不外有三種形式: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一般來說,年齡小、智商較低的孩子對“為什麼”的問題往往不易作答,而且也不能完全表述出回答的意思。所以隻有根據子女的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提問形式,才能引導孩子積極思維。這些問題,可以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特點作啟發引導。
5.聯結法
該法主要是引導孩子自己積極主動地尋找問題的各種可能答案,訓練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想象力。家長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孩子的興趣特點,講孩子最愛聽的故事,當孩子對故事內容興趣正濃時,在關鍵處停下不說了,問問孩子“你猜下麵怎麼樣?”這時孩子會積極動腦,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及結局,讓孩子有大膽的想象空間。家長應鼓勵孩子聯結故事,聯結拚板、積木等各種活動,培養他們動腦子想問題的習慣。
以上方法可以聯用,家長要將各種方法靈活地運用起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家庭教育的創新者。
二、強化孩子的思維訓練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小學階段是實現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質的飛躍階段。強化訓練舉足輕重。小學四年級是思維發展的關鍵年齡,其思維訓練成效將影響終生。家長如何配合學校強化對孩子的訓練呢?
1.明確讓孩子自己思考的重要性
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有思維,進行思考。如果人像動物一樣生下來便不思考,那麼人就會和其他動物沒什麼兩樣。科學家與普通人的不同在於科學家更懂得思考,他們的思維具有深刻性,能抓住事物的本質與規律,預見事物發展的過程與結果,他們的思維還具有靈活敏捷和獨創性。能揭示事物內含多樣性規定的深入層次。科學家的思維並非天生,而是長期思考所形成的。孩子的思維具體、形象而且簡單,看問題膚淺,喜歡問而不善於想,總希望大人回答。家長能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克服依賴性,自己尋求答案,那麼他的思維就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家長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