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讓大腦得到休息
人的各部位的活動都是受大腦支配的,大腦有身體各部位的相應管理區域。正是由於大腦的指揮和協調,才使人作出各種動作,手腳的活動又給大腦提供了極好的鍛煉機會。
不少父母和教師常有這種心理,看到兒童埋頭攻讀就喜上眉梢,而發現兒童愛活動、愛玩耍時,往往憂心忡忡,擔心影響兒童的學習。都叮囑兒童“快看書,別貪玩”。兒童連續讀一本內容單調的書幾小時後,就會感到頭昏腦脹,這是因為大腦分管看書的神經細胞長時間得不到休息,營養物質、氧氣的供應跟不上,大腦過分疲勞就“罷工”了,所以大腦必須有足夠的營養和氧氣供應。愛活動、愛玩耍恰恰是大腦的最好“體操”。從大腦的生理學角度看,在閱讀時大腦皮層會形成一個很強的興奮灶,而在活動和玩耍時,又會在大腦皮層形成另一個興奮灶。隨著這個興奮灶的逐漸擴散,大腦的閱讀興奮灶受到抑製,從而使由學習時間過長帶來的腦力疲勞得到消除,使人腦獲得了積極的休息。
不喜歡活動,用功學習,經常埋頭啃書本的孩子容易形成左腦型思維方式;而愛活動、愛玩耍的孩子在進行追逐、奔跑、攀登、爬越等多種活動中,發展了空間認識和想象能力,容易形成右腦型思維方式。右腦儲備了多種事物,及他們的視覺、聽覺、感覺等方麵的信息,當知識需要向深度和廣度擴展時,這些儲備就成了寶貴的基礎,致使其想象力、創造力明顯高於右腦發育較差者,因此,對隻愛學習的孩子要引導他們參與活動、玩耍,這樣才能使他們更聰明。
4.跳繩活動有利於開發右腦
跳繩是手腳並用而且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從人的生理功能來看,手腳和大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人依靠類似跳繩的活動把手腳靈巧的動作結合起來,而在人的大腦裏,有一些特殊的、最積極、最富有創造性的區域,這些活動就能激發這些區域。大腦機能定位理論表明,不光是手腳的活動,還有身體各器官的每一次肌肉活動越多,越精細,越能激發各自相應“點”,用擴大“點”來擴大人腦皮層中的“麵積”,就越能開發大腦的潛力。國外把跳繩活動譽為最係統地促進大腦的活動。
跳繩運動對活躍大腦起重要作用。人在跳繩時,以下肢彈跳和後蹬動作為主,手的兩臂隨之擺動,腰部也配合上下肢活動而扭動,腹部肌群同時配合提腿,上下肢不停地交替活動一次叫做一個周期。如此周而複始的手腳活動,不斷地刺激大腦,提高了人的智慧。人們在跳繩時,不僅做到了手腳活動,而且使呼吸加深,這樣大腦也須充分地運動,使胸、背、膈肌都參加活動,全身都得以同時進行,雙手緊握繩頭,不斷地旋轉後會刺激拇指的穴位,對大腦的下垂體產生作用,從而更增進腦神經細胞的活力。跳繩活動中手腳並用,能開發左、右腦的潛力,使兒童更聰明,因而受到國內外許多心理學家和醫學家的推崇。
5.演奏樂器可以提高大腦的思維能力
培養智力技能的具體方法非常多,演奏樂器就是其中一種好的方法。因為演奏樂器需要手、腦、眼、耳、口等器官同時協調開動,這使全身多個器官同時運動,能使大腦工作的持久性、強度、緊張度得到充分鍛煉,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大腦的思維效率及創造力。這樣進行智力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我們的孩子的智力水平就會達到高點。大量科學研究表明,孩子經常用左手幹活,會使孩子變得更聰明。因為左手的運動會使大腦的右半球得到鍛煉,右半球的腦細胞比左半球的腦細胞發達,會使孩子變得更聰明。
我們隻有遵循大腦發育的規律,抓住智力發展的關鍵因素,對兒童進行正確的智力技能的培養,才能使孩子成為人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