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開發孩子的創造力(1)(3 / 3)

創造力是一種心理和智力活動的過程,它包含發現問題的存在,根據各種資料或信息,逐漸形成一項方案,尋找解答的途徑,直到最後取得優異的成果。

更重要的一點是,人腦的發育不像電腦在誕生的瞬間已具備了它所有的能力,人腦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環境的影響逐漸充實的。而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中,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即是創造力,若隻憑智商就想判斷一個人能否成功,特別是判斷孩子的創造力的高低,是沒有意義的。

腦科學領域的專家研究表明,學齡兒童的智力與創造力的相關性,突出表現為四種模式:

(1)高智商和高創造力

這類兒童不論在學習或遊戲時注意力都十分集中,對不同的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於具體的活動,通常頗為自信,並能積極而主動地參與。

(2)低智商和高創造力

這類兒童在傳統教育中易遭受極大的挫折,缺乏自信,常會有對環境適應不良而妄自菲薄的現象。

(3)低智商和低創造力

這類兒童似乎不太能理解學校的意義,他們大多數表現較為被動而退縮。

(4)高智商與低創造力

這類兒童追求學校中的高成績,十分專注於課業的成績並有高度自信心,既聰明又乖巧。然而,卻不是學校中最活躍的一群。

創造力與智力相比照,似乎創造力高的人應該也是高智商的人,其實不然,研究表明,兩者之間並沒有一定的絕對性。在測驗中,依然以單一答案為標準,所以並不能很客觀地評價出創造力的高低。

6.孩子的創造性有賴於開發

可以說,創造性是孩子的天性,它的高低有助於後天的開發。

從兒童的立場來看,當他做了一個全新嚐試,完成了一件對於他來說是新奇而獨特的工作或成果時,他就已是展現了十足的創造力。例如,在沒有師長的指導下,兒童自己會玩遊戲,或將十二種顏色攪在一起,結果他發現了白色,對大人而言,這沒什麼,但在兒童的眼中,這是一個大的成就。

比如,父母都非常擔心孩子因撒謊而變壞。事實上,有人會說謊,有人不會說謊,都是因人而異的。不過,根據心理學的統計,孩子大約在3歲起開始說謊;大概在8~10歲時最為強烈,這些屬於正常反應。

說謊是指將一種沒有經曆過的事情,轉換成猶如自己親身經曆的事情。這種表現,隱含著孩子無限的創造力,而經心理學家實驗證明:不會說謊的孩子比會說謊的孩子創造力低。

因此,父母在處理孩子說謊的行為時,不要過於偏激,而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要心平氣和地與孩子就事論事。

環境可以加強也可以抑製一個人的創造力。一個對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擁有豐富體驗的人,可能呈現多樣化的創造力。因此,家庭環境對孩子創造力的影響頗為重要。

研究表明,孩子有較高創造力的家庭有許多共同之處:

1)父母尊重孩子:

2)父母信任孩子的能力;

3)父母給孩子自主嚐試以及做決定的權利;

4)家庭中的評價標準,強調動機、努力、價值、成功等正向經驗。

研究還表明,有利於創造性發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也就是說,人們在進行創造性活動時,不希望因自己的行為受到嘲笑或幹擾,從而能自由自在地完成自己的創造活動。

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盡管具有好的天賦,但沒有母親的理解和支持以及為他創造自由的環境,恐怕他也不會成為大發明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