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2)(1 / 3)

第七章 (2)

曾國藩卻認為,一省一次借洋錢達五百萬兩之數從未有過,總理衙門肯定要駁複。曾國藩又說,一旦朝廷將各省應解浙江濟餉挪做他用,將如何了局?曾國藩向左宗棠建議,可否向外國銀行借一百萬兩應急。曾國藩最後說,如果左宗棠同意此議,他可直接奏請朝廷。

左宗棠讀信良久,感歎了一句:“老成謀國,吾不如滌生也!”

左宗棠當下給曾國藩草就快函一封,同意曾國藩提的“暫借一百萬兩”之說,又緊急給胡雪岩送信,通報此事。胡雪岩接到左宗棠的信時,正乘轎行進在通往東亞銀公司的路上。

告別刺萼尼,住進慶餘堂的分號裏,胡雪岩一連幾天通過上海商界的朋友尋找商借洋款的門路。

後來還是盛宣懷出麵,找了英國駐上海領事麥華陀,與東亞銀公司接上了頭。東亞銀公司的董事們聚在一起商量了兩天,最後形成一致意見,同意與胡雪岩麵談。他們此時還不知道左宗棠此次商借洋款的數目是多少,但他們認定這是一次發財的機會。

胡雪岩接到他們的邀請自是滿心歡喜,他向日意格推說要去看一位朋友,便乘轎帶了兩名隨員趕往東亞銀。走在路上,他又接到左宗棠的急函,得知借款數目限製在一百萬兩白銀之內,就更是歡喜,認為此次借款有了九成的把握。

東亞銀公司原名麗如銀行或東方銀行,是英國政府特準的殖民地銀行,前身是設於孟買的西印度銀行。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始改名號,總行遷倫敦。同年,該行在香港和廣州設分行,並在香港發行紙幣。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起,該號擴大資本,亦在上海、福州、廈門和漢口等地設分行,獲利頗多,於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獲英國皇家特許證,次年再度改名號為東亞銀公司。該公司主要經營英國、印度、中國之間的貿易彙兌業務,是外國資本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家金融機構。外商銀行的紙幣在中國境內的發行和流通也自該公司開始,該公司也是對大清國最早提供借款的公司。

胡雪岩到了東亞銀,早有通事守在門旁迎候。胡雪岩與通事拉過手,便由通事領到樓上,來會見公司的代辦。代辦也是一名中國人,梳著油光的洋頭,穿著筆挺的西裝,鼻子上還架著眼鏡。該代辦中文名字叫李恒。

胡雪岩把來意說明,李恒隻是聽,並不言語,待胡雪岩說完了,他才起身到裏麵去,依樣把胡雪岩的話說給英國人聽。英國人聽說左宗棠此次借款隻是一百萬兩大清庫平銀的數目,當即便指示李恒,讓李恒同胡雪岩辦手續,利息是八厘。

李恒出來後又把英國人同意的話對胡雪岩學說了一遍,然後又說:“利息一分二,是英國人砍死的價,不能下壓了。此次借款,須浙江巡撫衙門出具擔保才可,還要由江蘇巡撫衙門出具中人憑信。”

胡雪岩吃不準李恒究竟含了多少水分的利息在裏麵,便眼珠轉了三轉,笑道:“巡撫衙門此次出麵向洋行借款,辦是一定要辦的。但有關擔保以及江蘇巡撫衙門做中人這件事,卻需要幾天的時間。本官回去呢,就立馬給撫台那裏寫快信,力爭在這幾日,把一應手續都置辦齊備。老哥我在館子裏訂了一桌酒席,是午後的局兒,不知老弟肯不肯賞個臉?老哥生來愛交朋友,像老弟這種人物,老哥很想交上幾個。”

李恒其實是早就聽說過胡雪岩這個人的,知道此人頭麵大,有來路,此時又見胡雪岩說得懇切,便滿口應承道:“能吃上胡大財神的酒,那是極光彩的事。不過呢,公司這裏也是有規矩的,英國人辦事從來都與我們不一樣。大人如果真想請老弟一頓,不如就找個隱秘一些的所在,吃不吃的無所謂,隻要玩得開心就行。”這是明著想吃花酒了。

胡雪岩於此路卻是極其老到,當即毫不猶豫地說:“老弟的意思老哥明白了。老哥正巧知道有這樣一個好地方,在城東,獨門獨院,有幾個姑娘,不僅菜做得好、曲兒唱得好,生得更是個個賽過天仙。老弟一到那裏,保準不想出去!那就說定,本官申初(下午三點)就派車來這裏接老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