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督軍入浙時,耆齡已經在福建督辦軍務,但朝旨卻把浙江劃歸曾國藩節製,左宗棠與他並無統屬關係。耆齡得授閩浙總督後,浙江已不再由曾國藩節製,自然重歸閩浙總督管轄。耆齡要參左宗棠,受官文挑唆隻是原因之一,還有另一層原因:朝廷幾次下旨命左宗棠調派兵勇援閩,左宗棠卻反複搪塞,根本不派一兵一卒,隻是一心經營浙事。耆齡是無論如何都咽不下這口氣的。
按他自己的話說,像左宗棠這種目空一切又自以為是的人,不狠狠參他一本,天理都難容。耆齡在參奏左宗棠不久,又暗上一本,密保正在江寧圍剿的吉字營統領江蘇布政使曾國荃出任浙江巡撫。
耆齡這麼做也是官文給出的主意。官文函告耆齡說:“保舉曾老九出任浙撫,使天下人相信,參奏左宗棠非耆九峰本意,實乃曾滌生指使也。無非是為江寧克複後,為胞弟謀一封疆缺分。”
官文老謀深算,此舉真正叫做惡毒,無非是想讓漢員之間相猜,最後再發展成相鬥,滿人才好從中取利。
心性率直的左宗棠怎麼能不被氣病呢?
幕後黑手
恭親王接到耆齡的第二篇折子後,當即對著幾位大軍機說道:“耆九峰這件事做的卻是有些過了。左宗棠隻是革職留任,以後怎麼樣還不知道,他怎麼就開始舉薦起浙撫的人選了呢?左宗棠到浙江後征剿還算得力,盡管他對援閩一事延誤不辦,也有他自家難處。他無非是想把浙省的事全部辦妥帖後,再全力去辦閩事。耆齡參他剿賊不能殲除也是有的,但把閩省的局麵變壞全推在他一人的身上,也是錯的,他耆齡自己也有錯處。本王以為,耆齡舉薦曾國荃出任浙撫的這個折子,還不能往上遞,先壓一壓,看看事情的進展再定。”
幾位大軍機互相看了看,誰也沒有言語,但每人心裏卻明鏡似的:耆齡的折子,軍機處想壓,怕是壓不住的。
軍機大臣此時是文祥、寶鋆、李棠階、曹毓瑛,連同領班大臣恭親王,共是五位。在五位軍機大臣中,寶鋆、文祥是滿員,二人唯恭親王是聽;李棠階、曹毓瑛是漢員,這也沒的話說。但軍機章京就有十幾位,其中就有醇親王奕譞和慈禧太後安插的眼線,還有一些人和各地督撫走得較近。軍機大臣李棠階一直就和兩江總督曾國藩來往密切,軍機章京潘祖蔭不僅和曾國藩有來往,他與湘係的所有人都有來往。每逢有外地奏折進京,到的第一站便是軍機處,而軍機處負責拆閱折子的並非軍機大臣們,而是一些辦事的章京,最後才能到恭親王的手上。無關緊要的折子,恭親王一般並不往宮裏遞,而是在早朝或者什麼時間,對著太後隨口說上一句也就是了,沒有人計較這些。但每逢有重大的折子進京,恭親王想壓卻壓不住。慈禧太後不是在早朝,就是別的什麼空閑時間裏,向恭親王或其他的軍機大臣問起這事,往往又都是陰著臉子,口裏講出的話也特別刺耳:“折子不遞進來,想怎麼著啊?皇上小,不懂事,總不濟我們也不懂事吧?”恭親王往往都很被動。這次也不例外。
慈禧太後先不發作,她先去見東太後慈安。慈安是滿洲鑲黃旗人,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鹹豐未即帝位時即娶其為妻,登基後,晉孝慈皇貴妃,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立為皇後。同治帝即位,尊為皇太後,徽號慈安,與西太後慈禧共同垂簾聽政。慈安懦弱,不懂國事,名義上是共同聽政,其實權盡操於慈禧之手。
慈禧太後見了慈安太後,依禮先給慈安請了個安,口稱“姐姐”,然後才說道:“姐姐,我看這個小六子,是越來越不把我們姐妹當成個人了,他這是想幹什麼?”
慈安說道:“小六子就是那個脾氣,現在又是議政王。隨他怎麼折騰,隻要不亂了綱紀就行,我們哪,樂得清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