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4)(1 / 3)

第八章 (4)

恭親王跨前一步答道:“稟太後,臣和幾位軍機大臣以為,曾國荃目前正在圍困江寧,耆齡之保舉有諸多不妥之處。”

慈禧太後厲聲道:“恭親王啊,你說明白些。是你自以為耆齡的保舉有不妥之處呢,還是其他大臣也這樣認為?”

文祥見恭親王囁嚅不能答,於是急忙跨前一步道:“稟太後,耆齡的折子沒有遞上來,的確是王爺同我們幾位商量來著。奴才當時也以為,耆齡要說的也不是什麼大事,就算不遞,太後和皇上也能體諒。請太後明察。”

醇親王這時跨前一步稟道:“稟太後,奴才也想說句話。奴才大膽以為,祖宗設立軍機處,怕的就是各部院對下麵的奏稟隱匿不報,貽誤軍機。把大臣的折子壓下不遞,軍機處實有不妥之處。”

文祥等四位大軍機一見醇親王講出這話,知道事情已經嚴重,於是互相看了看,一起跪下道:“臣等失察,請太後、皇上降罪!”

恭親王一見如此,也隻得說道:“稟太後,這件事全是臣一人之錯。太後和皇上要責罰,就請責罰臣一人吧。”

慈禧太後緩緩說道:“我們也並不是非要問是誰的錯,這件事你們幾個做得也實在太荒唐了。耆齡這是沒什麼事,真要有什麼事,你們把折子壓下不遞,一旦出了事故,該算誰的?你們幾個也都起來吧。軍機處裏的事情,我心裏有數。恭親王啊,曾國藩的折子,想必你和他們都看了吧?”

恭親王答道:“稟太後,臣看了。曾國藩講的也是實情,他那裏也的確有些兵單。”

慈禧太後道:“恭親王啊,你最近怎麼總犯糊塗啊?曾國藩究竟是在訴苦,還是在替左宗棠鳴不平,你難道看不出來嗎?”

恭親王忙道:“太後聖明!經太後一提醒,臣忽然也有所悟。不過臣以為,左宗棠入浙係他所薦,兩個人又是同鄉,他為左宗棠說幾句話,也在情理之中。請太後明察。”

慈禧太後在簾內點點頭道:“你這話說得還算明白。我這幾天哪,反複想了想。左宗棠入浙後固然有督剿不利之處,但耆齡把福建的局麵變壞,全推到左宗棠的身上,也有錯處。在福建的畢竟是耆齡而不是左宗棠,往左宗棠身上推是過於牽強了些,朝廷不問青紅皂白就將左宗棠革職,的確有些不妥。”

恭親王忙答道:“太後說的是,臣和一些大臣們也以為,朝廷全聽耆齡一麵之詞,似有失公允。”

慈禧太後想了想,道:“依我看,耆齡這個閩浙總督,是不能再做下去了,可究竟放誰合適,我還沒有想好。你們幾個是怎麼想的呀?”

文祥這時答道:“稟太後,奴才以為,閩事愈來愈棘手,此時將耆齡撤任似有不妥之處。耆齡已在福建征剿多年,比較熟悉那裏的情形,若突然將他撤任,勢必對閩浙剿匪大局有諸多牽動。請太後明察。”

慈禧太後道:“文祥啊,耆齡這幾年是立了大功的,這誰都清楚。但他糊裏糊塗地參了左宗棠一本,若不將他撤任,你讓左宗棠怎麼辦哪?督撫掣肘,曆來都是我朝大忌,你應該知道這一點。醇親王啊,你以為呢?你也說說看!”

醇親王跨前一步道:“稟太後,太後聖明。奴才以為,督撫掣肘,曆來都是祖宗家法所不容的。耆齡不管功勞多大,都該將他撤任逮進京師問罪。”

恭親王大聲道:“醇親王你在說什麼呀?耆齡有多大的錯處啊?他不過參了左宗棠一本,就算參得糊塗些,也不致逮進京師問罪呀!”

醇親王被恭親王問得一聲不吭,他其實還沒有真正領會太後的意圖,不過是隨便說說。醇親王對治國用人原本就不太在行,他的最大長處就是吃喝玩樂外加逢迎太後,除此之外,全不放在心上。

慈禧太後這時說道:“恭親王啊,你也不用急成那樣,醇親王也不過是隨便說說,何況我也沒說將耆齡撤任,就非得逮進京師問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