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5)(2 / 3)

杭州城裏的兩萬餘太平軍,其實就是在浙太平軍的全部。

左宗棠一直以為守杭州城的太平軍不少於十萬眾,所以不敢強取,隻能圍困,想通過消耗彼軍糧食的方法取勝。後來左宗棠駐節餘杭後,經反複觀察,終於發現,守衛杭州城的太平軍,並不像傳聞的那樣多,這才下定決心硬取。

太平軍此時已糧草殆盡,目前正在城裏靠宰馬殺牛賴以生存。盡管這樣,當各路官軍強取城池時,太平軍仍拚死抵抗,城頭倒下一批,很快又補充一批,整整激戰了三天兩夜,不僅護城河裏落滿了屍體,連城牆都被染成了紅色,這才啟北門撤退,卻又遭到劉培元所部炮轟、截殺,幾乎無一存活。

劉鬆山統軍由正門進城,在城內搜剿太平軍餘部;左宗棠則委員隨軍入城,張貼安民告示,穩定杭州局麵。

杭州,原本是浙江省省城,住有人口八十餘萬,是閩浙乃至江西一帶最繁華的商埠。此役過後,居民僅存八萬,牛馬亦被宰殺殆盡,不抵湖南一縣城矣。

原浙江巡撫衙門已被太平軍改作侍王府,麵積不僅比原來擴大了一倍,各屋的牆上還都被畫上了猴子,極其不倫不類。劉鬆山命兵勇先將各房屋牆上的猴子圖像全部鏟除,又一一粉刷幹淨,重新掛上巡撫衙門的金匾,這才請左宗棠入城視事。

當晚,左宗棠在巡撫衙門大擺酒宴,慶賀浙江全省收複;由左宗棠親筆草擬的收複杭州的紅旗捷報,也於當日拜往京城。隨紅旗捷報同行的,自然是長長的一串保單,和陣亡將弁請恤名錄。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三月二十八日,聖旨由快馬遞進巡撫衙門。左宗棠率一應在侍文武官員跪於官廳之上聽宣。

聖旨先依左宗棠所奏將攻克杭州情形複述一遍,然後才道:“閩浙總督左宗棠,自督辦浙省軍務以來,連克各府州縣城池,茲複將杭州省城餘杭縣城攻拔,實屬調度有方,加恩賞加太子少保銜,並賞穿黃馬褂。浙江布政使蔣益澧,提督銜湘軍統領劉鬆山,自調任浙江以來,戰功卓著,茲複親督各軍克複杭州省城,實屬奮勇異常,著賞穿黃馬褂。”

聖旨隨後又對劉培元等出力員弁給予一一獎賞,可謂皇恩浩蕩,無一疏漏。

各軍稍事休整,又分別補充了兵員,左宗棠這才遣劉鬆山所部先期入閩征剿閩省太平軍各部。左宗棠則會同蔣益澧、胡雪岩等人,督飭各州縣整修書院,並在杭州、寧波兩地設立印書局,大量刊刻“四書五經”,搶救被太平軍破壞、摧毀的中華傳統文化。

考慮到春耕在即,曆經戰火洗劫的浙江,土地荒蕪,人口流失過大,耕牛、籽種均無從籌措,左宗棠不久又奏上《瀝陳浙省殘黎困敝情形》一折,希望朝廷能幫著想些辦法。

折曰:“浙江此次之變,人物凋耗,田土荒蕪,彌望白骨黃茅,炊煙斷絕。現屆春耕之期,民間農器毀棄殆盡,耕牛百無一存。穀豆、雜糧、種子無從購覓。殘黎喘息僅屬者,晝則緣伏荒畦廢圃之間,擷野菜為食;夜則偎枕頹垣破壁之下,就土塊以眠。昔時溫飽之家,大半均成餓莩。憂愁至極,並其樂生哀死之念而亦無之,有骨肉死亡在側,相視而漠然不動其心者。哀我人斯,竟至於此!臣於去冬曾籌補救十二條,刊發各屬。現複籌采買豆穀種子,購辦耕牛,招集鄰省農民來浙耕墾,冀將來或有生聚之望。唯浙省被難地方極廣,巨富紳民早已避地遠徙,捐無可捐。臣軍之餉,積欠太久,日食尚艱;雖所過地方,每與各統領、營官、哨官共圖分食煮粥,俵散錢米,所獲賊中穀米,亦酌量賑糶煮粥,暫救目前。然涓滴之施,無裨大局。且距新熟之期太遠,災民朝不保暮,難冀生全。”

此折拜發不多幾日,左宗棠又派胡雪岩赴各省籌措銀兩,廣購穀米種子。

胡雪岩知道左宗棠此時最是用銀之際,當下一口便答應下來,轉日就帶上隨員,踏上了籌餉、購種之路。

胡雪岩離開後,左宗棠又劄飭各府、州、廳、縣衙門,密訪當地富紳,或浙籍外地官員,號召他們捐銀捐物、捐糧捐種,以期盡快恢複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