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1)(3 / 3)

他抱病拜發《複陳布置情形》一折。在折中,他支持改派曾紀澤赴俄再議,認為是“以固圉為先”,同時指出:“倘俄狡執挑釁而開釁端,已將合南北兩路全力慎以圖之。”他依據新疆現有的兵力,進行了三路布防:“北路,金順扼守精河;中路,張曜屯阿克蘇;西路,劉錦棠駐喀什噶爾,取道進規伊犁。”

此折拜發不過一個月,他又上《辦理新疆善後事宜》折,強調修浚河渠、建築城堡、廣興屯墾、分設義塾,更定貨幣。他還提出在新疆清丈地畝,賦稅分上、中、下三個等級,仿古製而更減,按民間收糧實數十一分而取其一。

越五日,左宗棠又上《複陳新疆宜開設行省,請先簡督撫臣以專責成》折。此折拜發,左宗棠因連日勞累過度,病情突然加重。

左宗棠在心裏叫苦不迭,自以為大限已到,遂不等聖旨到達,便傳命親兵營集合,於午後率親兵營馬、步各隊出關,向哈密進發。任一班幕僚千般勸、百般攔,他卻一句也聽不進去,極其執拗。

離開肅州前兩刻鍾,左宗棠給朝廷拜發了《督師出屯哈密》折。

此時的左宗棠,體衰多病,已無法騎馬,隻能抱杖乘轎,或橫臥車中,但仍決定到哈密就近督軍,為繼續進行的談判增加砝碼;如果改約不成,他就在新疆親自指揮武力收複伊犁的這場戰爭。

考慮到自己年邁多病,此次出關很可能就是走向不歸之路,同時也為了表示武力收複伊犁的決心,左宗棠特命八名親兵抬上自己的棺櫬隨營出關,真正表現了一代名臣視死如歸的衝天豪氣。

左宗棠對隨行的幕僚道:“沒有強大的軍力作保證,我國是斷難從談判桌上要回伊犁!老夫決定出關督軍,就是想讓俄國人知道,不管通過什麼方式,他們都必須交還伊犁。如其不然,我就打他個狗日的!”

進京任職

左宗棠的車駕駛出城門,卻見官道的兩邊,站著無數的百姓,人流足足排出一裏路程,竟達上萬名之多。

當先有二百餘名鄉紳,穿著整齊,牽羊擔酒,舉步來到車駕前,一齊跪倒說道:“老相國不顧風寒,抱病出關督軍,實伊犁之幸、新疆之幸、國家之幸!治民等受眾鄉親之托,特備薄酒一碗,為老相國暖身送行,請老相國笑納一口。”眾人話畢,對著車駕便磕起頭來。

左宗棠無法前行,隻好讓人攙扶下車。他放眼官道,喘息了許久,眼裏忽然流出了熱淚。他掏出布巾擦了把眼淚,嘶啞著嗓子緩緩說道:“各位的心意老夫領了,都起來吧。不是老夫拿大,老夫已經彎不下腰扶各位了。”

風裏的左宗棠說這話時,白發飄舞,胡須上滿掛著點點滴滴的淚珠。眾鄉紳愈發不忍,不但無人肯起,反倒都放聲大哭起來。

左宗棠回頭望了望送行的官員。眾人領會,都跨近前來,爭相把跪著的人扶起來,口裏則替左宗棠說著承謝的話。

鄉紳們起來了,前來送行的各官員眼圈卻紅了。一名鄉紳雙手舉著一碗酒來到左宗棠的麵前,說:“老相國,治民知道您老這病不能飲酒,您老就喝上一小口,權當暖暖身子吧。陝甘的百姓,實在不忍心您老就這樣的出關哪!”

侍衛急忙把酒碗接過遞給左宗棠。左宗棠猶豫了一下,隻得用顫抖的雙手把碗端起。但他並沒有急於喝酒,而是抬起頭來,再次飽含深情地向人群望了望。

左宗棠舉起酒碗,毅然把酒全部倒進口裏。他把碗遞給侍衛,便費力地轉過身,顫顫巍巍向車駕走去。兩名侍衛搶前一步把他扶進車裏。

車駕緩緩前行,擁堵的人群自動散立兩旁,對著車駕行注目禮。百官勸不住他,百姓也沒有打消他出關的念頭,左宗棠何以如此固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