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4)(2 / 3)

劉錦棠接到左宗棠的書信不久,即向朝廷遞上一折,提出新疆建省的具體方案。

遭太監戲弄

病中的左宗棠得知劉錦棠就新疆建省一事拿出了具體的方案,也急忙把起稿師爺傳到榻前,口授《新疆行省急宜議設,關外防軍難以遽裁》一折。

該折這樣寫道:“查新疆地周兩萬裏,與陝甘督臣、陝西撫臣治所均相距甚遠。從前分設將軍、都統、參讚、辦事、領隊、幫辦、協辦大臣,換防總兵各員,布置不為不密。然治兵之官多,治民之官少,已有偏重之勢。”又說:“夫福建之台灣,僅海外一島耳。由省垣至彼,輪船一晝夜可達,其地延袤千有餘裏,較之新疆十分之一耳。其文職有道、有府、有廳、有縣。而日本事宜,議者尚有移駐巡撫之請。況新疆為陝甘、山西各邊及京師屏蔽,關係綦重,非僅台灣之比。且地大物博,承平時牛羊、麥麵、蔬果之賤,澆植、貿易之利,金礦、銅礦之旺,徭役、賦稅之簡,哈薩克茶馬、布匹、絲緞互市之利,又皆什伯內地,逐漸經理,可望與腹省腴地齊觀,於度支亦非有所耗也。”

折子拜發,左宗棠因連日勞累病勢增劇,不得不奏懇開缺回籍。聖旨下,照例不準,隻賞假三個月,命其在任所調理。

左宗棠此次發病卻大異於前,竟一直調理到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三月份,仍未見好轉,於是不得不再次陳情於上,奏懇開缺回籍。

但朝廷此次並未依例賞假,而是下旨就海防一事詢問布置機宜,蓋因此時法國正對大清屬國越南實行大肆侵犯,並逼迫越南與之訂立了《順化條約》,獲得對越南的“保護權”。此時的大清國朝廷,眼見自己的屬國硬被法國奪走,卻並未派出重兵去與法國在越南軍隊交戰,但又擔心法國趁勢在海上對大清國實行攻擊,故有此一議。

左宗棠接旨不久,即抱病上了《籌辦海防會商布置機宜》一折,對南洋海防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將白茅沙視為長江總要門戶,在此安設堅船大炮,力扼此津,並在江陰加強防守”“自古談邊防者,不外守、戰與和,而就三者言之,亦有次第,必能守而後能戰,能戰而後能和。和局可暫不可常,其不得已而出於戰,乃意中必有之事。”

左宗棠上此折時已年高七十有一,又累受病痛折磨,但仍頭腦清醒,反應敏捷。這大概也正是朝廷不肯輕易放他回籍的原因。

左宗棠隨後又給李鴻章急函一封,指出:“法國侵略越南,其意並不在越南,實欲通過越南,進窺我滇粵矣。”函後又讚揚劉永福“在河內大捷,足寒賊膽而快人心”。

信函發走,左宗棠開始全身心地關注起法越戰事,不知不覺中,病勢竟然減輕,竟很快能下地走路了。病魔一撤,精神自然就好,他馬上又給朝廷拜發了《敬籌南洋應辦邊務機宜》一折。

在折中,左宗棠堅稱:“唯越若不存,剝床以膚,將成西南巨患;劉永福一失,越南全境無與支持,倘為法人所用,更貽滇、粵之患。事機紛乘,間不容發。及今為之,已苦其緩;若再置之不理,西南之禍豈有窮期?”又向朝廷表示:“臣當於巡勘崇、寶海後,率新募各營回湘繼進,以赴戎機,斷不敢置身局外,致負恩知也。”左宗棠的豪氣再次衝天而起。

折子拜發後,左宗棠不顧家人及屬員的勸阻,第再次乘船東下,巡視江海防務,直至崇明、寶山。船過上海租界,左宗棠為示自己身體健康,仍能督兵再戰,竟下船與各國領事見麵。各國領事見左宗棠談起戰事來神采飛揚,無不稱奇,皆曰大清之左爵相,真乃戰神轉世也。一時觀者如堵,紛紛傳頌。

左宗棠乘船南返途中,不期突遇特大暴風。一時間,舟在浪尖上跳躍,似野馬脫韁,好像在空中飛舞。船上一幹人眾無不東倒西歪,無法把持,左宗棠亦暈倒過去,風息後方醒。醒來後,左宗棠不僅舊患悉數盡發,左眼亦從此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