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疏由楊昌浚代發。
消息傳進京城,朝野震驚。眼望著左宗棠的遺疏,慈禧太後忽然想起福州船政局,想起曾經遍地烽火的陝甘,想起新疆,眼裏就不由自主地落下淚來。
她當晚把禮親王世鐸、醇親王奕譞、慶王奕劻召進宮裏,吩咐道:“我們把左宗棠從關外召進京師,原本是想讓他享幾天福。哪知道他命運這麼不濟,說去就去了。他的諡號擬沒擬出來呀?聖旨明兒能不能發走啊?”
世鐸跨前一步說道:“回太後話,禮部按著太後的懿旨,給左宗棠擬的諡號是文襄,不知可用不可用,隻等太後最後定奪。奴才進宮的時候,軍機處正在謄抄初擬的聖旨,估計一會兒就能遞進來。”慈禧太後沒再言語。
第二天,致祭大臣古尼音布攜帶祭壇並上諭、禦賜祭文快速趕往福州左宗棠靈前。
左宗棠被朝廷加恩予諡文襄,入祀京師昭忠祠、賢良祠,並於湖南原籍及立功省份建立專祠,其生平政績事實宣付史館,任內一切處分悉予開複。
上諭和禦賜祭文下達不久,李鴻章、曾國荃、郭嵩燾、曾紀澤、劉錦棠、翁同龢、李鴻藻的挽聯也相繼送抵靈前。
李鴻章聯曰: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爭,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詔,文以治內,武以治外,為天下惜公。
曾國荃聯曰:佐聖主東戡福建越,西定回疆。天恩最重武鄉侯,前後愈三十年,實同是鞠躬盡瘁。維賢臣生並湖湘,位兼將相。地下若逢曾太傅,縱橫已萬餘裏,庶無負以人事君。
郭嵩燾聯曰:平生自許武鄉侯,比績量功,拓地為多,掃蕩廓清一萬裏;交誼寧忘孤憤子,乘車戴笠,相逢如舊,契闊死生五十年。
曾紀澤聯曰:昔居南國,戲稱武侯,爵位埒前賢,評將略則更無遺恨;慟哭西州,感懷謝傅,齒牙餘論,登薦章而忝冠群英。
劉錦棠聯曰:為旁求而出,為盡瘁而終,勳威震五服九夷,猶複勞謙避位,強起視師,國史采輿評,應難忘郭、李深謀,伊、周亮節;以謝元受知,以曹參受事,恩遇在一門兩世,迄今柱石中摧,蒼茫獨立,私情及公誼,都付與天山皎月,隴水悲風。
翁同龢聯曰:蓋世豐功猶抱恨;臨分苦語敢忘情?
李鴻藻聯曰:諸葛大名垂宇宙;空同西極過昆侖。
穆圖善與楊昌浚的挽聯是早就擺在靈前的。穆圖善聯曰:憶昔秦隴相隨,攬轡前驅,不數年西域塵清,赫然勒鼎銘鍾,位晉通侯膺上相;竊幸甌福建重會,同舟共濟,甫一稔東瀛浪靖,忽爾騎箕戴鬥,名垂青史照丹心。
楊昌浚聯曰:帝命佐元戎,值大局粗安之時,方期把袂同歸,從公再作耆英會;天不遺一老,重平生知己之感,胡竟騎箕遽去,愧我空懷國土恩。
古尼音布回京複命,隔日蒙慈禧太後召見。古尼音布跪倒磕頭,問太後安、皇上安。
太後徐徐問道:“左宗棠走得還安詳吧?”
古尼音布答道:“回太後話,左宗棠走得還安詳。奴才隻是聽楊昌浚私下說,左宗棠眼睛好像閉得不大好。”
慈禧太後一愣,呆了一呆問:“你沒問問楊昌浚,左宗棠還有什麼心事未了啊?”
古尼音布答道:“回太後話,奴才聽楊昌浚說,左宗棠走前,把家事都料理妥帖了,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台灣。據楊昌浚講,左宗棠清醒的時候,曾對他再三交代,台灣是我大清東南海疆的門戶,台灣非設行省不足以固門戶。”
慈禧太後未及古尼音布把話講完便眼圈一紅,流出淚來。
兩個月後,大清國頒詔四海,宣布台灣設立行省,以劉銘傳為首任巡撫。署福建浙總督楊昌浚,接到官報的當日,便步出督署來到江邊,麵對家鄉大聲喊道:“季高啊,您的心願朝廷替您了啦!台灣設行省了,您閉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