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高中篇 (1)(1 / 3)

哲學知識

一,填空題

1.在中國古代傳統圖書分類法中,將全部書籍分作四部,這四部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其作者是_______。

3.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據此提出“五行說”,這五種物質是_______。

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提出者是_______。

5.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編為《四書》的是_______。

6._______是東漢前期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論衡》一書,是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著作。

7.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認為讀《四書》是有一定的順序的,正確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提出以“玄”作為宇宙萬物根源之學說,並強調如實地認識自然現象的必要,認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的是_________。

9.明朝思想家王陽明在知行關係上,首次提出了_________。

答案

1.答案:經、史、子、集。經:主要是四書五經;史:主要是史記、漢書等史書(正史);子:主要是諸子百家;集:主要是曆史上名家的詩歌散文集。古籍叢書往往囊括這四部,並用以命名,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等。

2.答案:孔子的弟子。《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書》、《禮》、《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20篇。

3.答案: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一種哲學思想,“五行說”出自《尚書》。

4.答案:孟子。出自《孟子?公孫醜下》。

5.答案:朱熹。朱熹將《禮記》中《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並彙集起作為一套經書刊刻問世。

6.答案:王充。王充字仲任,東漢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論衡》一書,對社會的許多學術問題,特別是社會的頹風陋俗進行了針砭,許多觀點鞭辟入理,石破天驚,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百科全書”。他的哲學思想可以概括為“天自然無為”、“天不能故生人”、“神滅無鬼”、“今勝於古”。

7.答案:《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朱熹將這四本書合編為《四書章句集注》,他認為讀《四書》有一定的次序: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8.答案:楊雄。楊雄,西漢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他早年的作品《長楊賦》、《甘泉賦》、《羽獵賦》,風格多模仿司馬相如的賦。後來薄辭賦,轉而研究哲學。他仿照《論語》創作《法言》,仿照《易經》創作《太玄》。

9.答案:知行合一。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主要針對朱學而發,與朱熹的思想對立。“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知行合一”說,深化了道德意識的自覺性和實踐性的關係。

二,單選題

1.“厚德載物”的出處是()。

A.《論語》

B.《孟子》

C.《易經》

D.《象傳》

2.“庖丁解牛”的出處為()。

A.《養生主》

B.《逍遙遊》

C.《齊物論》

D.《秋水》

3.以下典故與莊子無關的是()。

A.莊周夢蝶

B.鼓盆而歌

C.安知魚樂

D.紫氣東來

4.自稱南城小民,著有《常語》以駁孟子的思想,這位思想家是()。

A.墨子

B.韓非

C.嵇康

D.李覯

5.三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著有《人物誌》,認為通過九種表征可以發現一個人的性情、氣質和心理。這個人是()。

A.阮籍

B.劉邵

C.諸葛亮

D.嵇康

6.中國古代唯一流傳至今的關於人才學的理論著作是()。

A.《論衡》

B.《人物誌》

C.《昌言》

D.《法言》

7.下麵關於“二程”的論述,錯誤的是()。

A.二程指程朱理學的奠基者和創始人程顥、程頤二人,中國北宋理學家。

B.因長期講學於洛陽,故世稱其學為“洛學”。

C.二程的學說後來由南宋朱熹等理學家繼承發展,成為“程朱”學派。

D.支持婦女改嫁。

8.“誌士惜年,賢人惜日,聖人惜時。”這句話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