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沙特阿拉伯舉行第一次全國性的地方選舉,其中50%的議席由選舉產生。結果,以覺醒派運動為中堅力量的伊斯蘭主義者在麥加、麥地那和吉達等城市獲得了大多數的選票。覺醒派運動成員獲得了較高的社會地位並享有更多的自由。他們獲準在公共媒體領域公開活動。並建立了一些衛星電視、電子通訊、網絡討論版塊和其他的通訊渠道。薩勒曼·阿烏達在電視節目和一個支持四種語言的網站上發表觀點,成為沙特阿拉伯最受尊敬的宗教發言人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沙特政府的發言人。2007年,覺醒派運動獲得沙特政府的保護和資助。在沙特政府的支持下,薩勒曼·阿烏達等覺醒派運動領袖人物與官方歐萊瑪競爭,打破官方歐萊瑪的宗教解釋壟斷權,在一定程度上已經位居沙特阿拉伯宗教等級製度的顯赫位置。
覺醒派運動對婦女地位、女子教育、女性參與選舉等持保守立場,對承認少數派權利持批評的態度。2008年5月,薩法爾·哈瓦裏支持官方宗教權威頒布的費特瓦,禁止以任何方式支持真主黨組織,並且斷言真主黨組織不是“安拉的黨”,而是“撒旦的黨”。薩法爾·哈瓦裏強調,對瓦哈卜主義者而言,什葉派是背教者。薩勒曼·阿烏達的網站以宣傳“寬容和溫和”為主旨,然而什葉派伊斯蘭教及其分支在該網站上未能得到寬容,仍然被視作異教和誤入歧途的教派。
經過十多年的對抗和調和,“覺醒派謝赫”與沙特政府達成了一種暫時性的妥協。為了提醒官方瓦哈卜派宗教權威,“覺醒派謝赫”指責沙特社會的無知、部落製度、腐敗、地方主義、機會主義和其他的社會問題。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覺醒派伊斯蘭主義者的政治變遷代表著沙特民間宗教政治勢力主流派別在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的探索曆程。覺醒派伊斯蘭主義者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在維持沙特阿拉伯現今政治體製的條件下,民間宗教政治運動可能取得的政治成果相對有限。
二、“伊斯蘭-自由主義”運動
世紀之交,沙特阿拉伯興起了由伊斯蘭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共同參加的,致力於在伊斯蘭框架下通過修改官方瓦哈卜派教義,進而推動民主化進程的政治運動,是為“伊斯蘭-自由主義”運動。“伊斯蘭-自由主義”運動試圖彌合長久以來沙特阿拉伯國內伊斯蘭主義反對派和自由主義改革派之間的諸多分歧,超越遜尼派穆斯林和什葉派穆斯林之間的教派界限,表達教俗各界要求改革的強烈願望,標誌著沙特阿拉伯民眾政治發展的嶄新趨勢。
自由主義和伊斯蘭主義作為沙特阿拉伯民眾運動的兩大流派,緣起於沙特阿拉伯現代化進程的曆史環境,經曆近半個世紀的發展過程,涉及思想、政治、社會和文化等諸多方麵的內容,構成活躍於沙特阿拉伯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所謂的自由主義運動,特指受西方影響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世俗色彩的自由主義者在沙特阿拉伯國內掀起的思潮和運動。沙特阿拉伯的自由主義者主要來自包括商人和知識分子在內的新興社會群體,崇尚自由與民主的政治原則,強調建立選舉製度和擴大民眾政治參與,主張完善法治和保障民眾的公民權利,倡導加速私有製基礎之上的經濟市場化進程。沙特阿拉伯的自由主義運動反對傳統社會的主流政治架構,著力否定沙特家族的世襲製度和權力壟斷,同時挑戰瓦哈卜派伊斯蘭教的官方特權地位,要求實現國內的政治變革,提倡共和製或者以君主立憲製為架構的自由民主製,具有相對溫和的政治傾向。相比之下,所謂的伊斯蘭主義運動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主張借助回歸傳統的宗教形式,否定現存的政治製度,倡導平等和民主的政治原則,實現民眾廣泛的政治參與和權力分享。沙特阿拉伯的伊斯蘭主義者來源廣泛,分別屬於遜尼派和什葉派,長期存在明顯的教派差異。沙特阿拉伯的絕大多數人口信奉遜尼派伊斯蘭教,什葉派穆斯林作為沙特阿拉伯國內的宗教少數派,長期處於社會生活和政治舞台的邊緣地帶。什葉派伊斯蘭主義者麵臨沙特政府的壓製和遜尼派伊斯蘭主義者的排斥,諸多什葉派領袖長期流亡國外。另一方麵,沙特阿拉伯的伊斯蘭主義者表現為溫和與激進的不同政治傾向。伊斯蘭主義運動的溫和派大都來自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主張通過政治請願等非暴力的方式推動沙特阿拉伯國內的政治變革。伊斯蘭主義運動的激進派以下層民眾為社會基礎,否定沙特家族的統治,甚至主張通過暴力的方式推翻沙特家族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