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宗教學者納斯爾·法赫德生於70年代早期,畢業於沙特阿拉伯伊斯蘭大學。他的著作主要提出了幫助美國的穆斯林之身份的宗教意見,暗示了沙特家族中的某些人是不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沙特國家是一個不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統治的國家。
隨著美國軍隊在2001年終止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以後,在阿富汗的聖戰大門關閉,沙特的聖戰派為安拉而戰的地點又回 到了沙特國內。許多追隨歐薩瑪·本·拉登第二次去往阿富汗的沙特聖戰者回到沙特阿拉伯。隨著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基地組織的訓練營也被拆散,曾在基地組織接受訓練的沙特人或者被捕或者逃亡。許多中東國家在此後的一段時期中都經曆了暴力攻擊的浪潮。2001年到2005年之間,沙特阿拉伯經曆了現代曆史上最激烈的暴力攻擊浪潮,激進傾向反對派的主要口號是將異教徒驅逐出阿拉伯半島,罷黜沙特的暴君。
2002年6月20日,利雅得發生汽車炸彈事件,一名英國銀行家在爆炸中死亡。沙特內政部在爆炸之後拘留了14名西方人,其中多數是英國人,並且宣稱這次事件是烈酒走私者的內訌,是“地盤之爭”的結果。薩阿德·法吉赫和英國政府官員都認為,歐薩瑪·本·拉登的支持者才是真正的幕後人物,沙特政府是在蓄意掩蓋逐步升級的國內安全問題。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政治暴力就打破了沙特阿拉伯是一個安全國家的神話。2003年,沙特阿拉伯國內的安全形勢更加惡化。暴力事件主要包括對非沙特人住宅區的自殺式攻擊、安全部隊與基地組織成員之間的大量小規模衝突、在邊遠城鎮對公共人物的暗殺,以及暗殺沙特家族成員的政變。2003年3月,美國領導的聯軍入侵伊拉克,沙特政府支持美國的行動,“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認為發起戰爭的時機已經成熟。2003年3月18日,臨近利雅得的賈茲拉地區發生炸彈爆炸,一名“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的成員死亡。隨後警察追蹤該組織到臨近利雅得的伊士比利亞地區,發現了大量的武器和炸藥儲存。5月7日,沙特內政部公布了一份著名的“恐怖主義者”名單並向社會懸賞,上麵有19人的名字和照片。由此,沙特國家第一次向“薩拉菲-聖戰”運動宣戰。“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與沙特政權之間的殘酷戰爭從2003年5月開始,構成了始於90年代中期的暴力循環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
2003年5月12日,利雅得的僑民住宅區發生了一次巨大的炸彈爆炸,導致35人死亡,數百人受傷。死者包括7名美國人和16名自殺式突擊隊員。這次爆炸發生以後,一個歐萊瑪群體在沙特家族所有的報紙《哈亞特》上發表一份公開信,指責這些暴力攻擊行為違反了伊斯蘭法律,同時還擔憂美國將利用這次事件作為借口入侵沙特阿拉伯。這份公開信的作者包括薩法爾·海瓦裏和賽勒曼·阿瓦達。而年輕的宗教學者包括阿裏·庫代爾、阿哈馬德·哈立德和納斯爾·法赫德則發表聲明,要求政府停止對聖戰派的宗教和政治迫害。這次炸彈事件以後,沙特政府采取強硬手段,鎮壓激進傾向的伊斯蘭主義者,並且逮捕了3名年輕的宗教學者。
6月,沙特政府公布了一份關於利雅得爆炸事件的攻擊者名單,上麵列出了12個的自殺式炸彈攻擊者的名字。這種自殺式襲擊成為攻擊美國人和沙特家族,以及破壞沙特國家的經濟和宗教政治合法性的一種重要方式。激進的反對派成員大都拒捕並戰鬥至死,采取被稱為“間接自殺”或者“自殺式反抗”的戰鬥方式。沙特安全警察與自殺式反對派成員之間的暴力對抗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