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結論:沙特阿拉伯政治現代化進程的曆史模式(1)(2 / 3)

沙特阿拉伯官方宗教政治的發展形態,決定了相應的官方宗教政治理論和宗教政治原則。沙特阿拉伯王國明確強調國王與國家的一致性,抑或“朕即國家”的政治原則,官方宗教政治學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君權神授”的色彩。大臣會議的所有成員必須以安拉的名義宣誓效忠伊斯蘭教信仰,宣誓效忠沙特國王和沙特國家。沙特家族將伊斯蘭教作為官方意識形態,堅持采用宗教色彩的政治模式。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采用“聖地護主”的稱號,國王法赫德則以“兩聖寺的仆人”取代“陛下”的稱號。王國還長期以《古蘭經》為憲法。沙特阿拉伯的官方宗教政治建立在沙特家族權力壟斷的基礎之上,官方宗教勢力未能分享國家政治權力。沙特阿拉伯曆任國王都對官方宗教權威尊敬有加,遇有重大的問題和製定改革措施之前都與官方宗教權威商議,在有關宗教和意識形態的問題上對官方歐萊瑪采取迎合的姿態。然而,沙特家族並不允許官方歐萊瑪幹涉王國的政治問題。當沙特家族提出的措施遭到歐萊瑪的反對時,沙特統治者首先采取說服的態度。如果官方歐萊瑪頑固地反對,沙特統治者就常常忽略他們的意見和主張。沙特家族是否執行瓦哈卜派的規定也取決於其政治統治的需要。為服務於不同的政治目的,沙特家族或緊或鬆地推行瓦哈卜派宗教政策,其宗教政策的非一貫性和非持續性體現了官方宗教作為沙特家族的政治工具,為沙特家族政治需要服務的性質。

瓦哈卜派伊斯蘭教作為宗教和思想武器,結束了阿拉伯半島的混亂和紛爭,對沙特國家的建立和統一作出貢獻,獲得了沙特廣大民眾的信仰和支持。瓦哈卜派伊斯蘭教作為國家意識形態通過各種途徑灌輸給民眾,長期以來對沙特民眾的思想意識、社會生活和政治行為具有很強的約束力和控製力。在沙特阿拉伯現代化發展初期,官方宗教政治對沙特民眾的教化和意識形態控製,促進了沙特阿拉伯的社會整合,確保了沙特阿拉伯經濟和社會現代化的順利進行。沙特家族的權力壟斷無疑是沙特阿拉伯教俗合一國家製度的實質所在,瓦哈卜派官方宗教政治學說則是沙特家族壟斷國家權力進而控製社會和駕馭民眾的意識形態和輿論工具。官方宗教政治致力於為沙特家族的統治服務,賦予沙特家族宗教政治合法性是官方宗教政治的主要職能。沙特官方瓦哈卜派宗教權威大力宣傳沙特家族的宗教性,宣稱沙特家族是伊斯蘭教的捍衛者、沙裏亞的執行者、聖城的監護者和國家財富的管理者。官方瓦哈卜派宗教權威還著力宣傳反叛政府的非法性,強調伊斯蘭教的溫和性,同時猛烈抨擊民間宗教政治是所謂的伊斯蘭極端主義。沙特阿拉伯教俗合一的官方宗教政治高度發展,宗教權力和世俗權力集中在沙特家族為中心的官方宗教政治勢力之手,政治理論與宗教思想緊密結合。

第二節家族色彩的權力結構

沙特家族在瓦哈卜家族的支持下,以瓦哈卜派宗教複興運動為旗號,在阿拉伯半島上建立了強大的瓦哈卜派沙特國家。早期沙特國家以瓦哈卜家族與沙特家族的合作為最重要的權力基礎。瓦哈卜家族與沙特家族的權力分享構成早期沙特國家權力結構的基本形式,宗教資曆和家族出身共同構成決定權力分配的二元因素。

瓦哈卜家族成員作為沙特國家的宗教貴族,在國家的宗教、教育和司法等領域享有很高的權力和地位。

前石油時代,沙特阿拉伯的經濟基礎是以遊牧業為主的傳統農業經濟,與之相適應的則是以部落聯盟為基礎的部落顯貴家族的聯合統治。沙特家族通過聯姻的方式,與瓦哈卜家族和重要的部落家族結合成整體,利益和取向趨於一致。沙特阿拉伯王國建立以後,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邀請官方宗教權威和重要的部落領導人參與非正式的王室谘詢會議,並依據協商和公議的原則做出最重要決策。沙特阿拉伯的國家權力結構具有濃厚的家族色彩,家族勢力是滲透於國家各個方麵的社會和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