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高原上的支教者:胡忠、謝曉君夫婦
2011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堅守在雪域高原,支教12年,他們就是胡忠、謝曉君夫婦。
擔任評委的於丹老師這樣評價他們:“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裏,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
麵對全國人民的讚揚,夫婦倆卻說:“我們隻是平凡人,做的也是平凡事,不值得大家這樣追捧。”同學們,也許你不知道雪域高原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但你一定能理解,一個人能堅持做一件事12年,一定需要很大的毅力。
胡忠、謝曉君夫婦原本都在四川當老師,2000年,夫婦倆去西藏旅遊,他們沒有想到,這次旅行竟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在甘孜塔公草原,夫婦倆欣賞到了獨特的高原風景。後來,在四麵環山的草原上,胡忠和謝曉君夫婦來到了塔公鄉“西康福利學校”。學校剛剛創辦3個年頭,招收來自甘孜州13個縣的孤兒和特困學生,學校的大多數教職員工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誌願者。回憶起第一次見到孩子們的情景,胡忠曆曆在目:“孩子們正圍在一起跳鍋莊(藏族的民間舞蹈),都穿著紅色運動服,很燦爛。看到我們來,就把哈達往我們脖子上繞。這是第一次有人給我獻哈達。”
後來,夫婦倆得知這所學校缺少老師,孩子們渴求知識。胡忠和謝曉君覺得這些孤兒太可憐了,本來就缺少父母的關愛,現在又沒有人教他們知識。孩子們的未來將會是什麼樣的呢?他們的出路在哪裏?他們的一生,將因為缺少知識的光芒而黯淡下去嗎?
回到四川後,胡忠和謝曉君一直想著西藏的孩子們,想著他們渴求知識的眼睛。作為老師,他們覺得必須為孩子們做些事情。於是,他們遞交了義務支教的申請,開始了雪域高原的任教之路。在胡忠離開成都時,他說:“像我這種老師,成都多得很。不可能因為我走了,哪個學生就讀不成書。但這裏不一樣,沒有幾個老師願意到這裏來,也沒有幾個老師願意留下來。他們長大的命運,如果因為我的到來而改變,我想得通。我一個老師,在哪裏不是教書?在哪裏不是育人?”
支教的生活非常艱苦,在西藏,生活環境遠沒有四川舒適,冬天異常寒冷。在福利學校,老師很少,胡忠和謝曉君都要同時教好幾種科目,每天要講很多節課。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的謝曉君,彈得一手好鋼琴,而來到西藏卻要教很多額外的科目,不僅要教音樂、還要教生物,承擔圖書管理員、生活老師等職務。謝曉君沒有覺得委屈了自己,反而幹得有聲有色。
有一次,謝曉君的胃病發作了,她輸了兩天的液。躺在病床上的謝曉君知道,有一位教數學的老師剛剛離開了學校,當時,沒有人給孩子們上數學課。這個消息令謝曉君心痛,老師一個一個地離開,孩子們的課程無法連續。謝曉君再也坐不住了,她顧不得自己的病痛,對前來看望她的孩子們說:“走!幫我提著輸液瓶!我們全班進教室,沒有數學老師,我來上語文。”就這樣,謝曉君帶著輸液瓶,堅持站上了講台。最後輸液瓶裏的液體都輸完了,血從管子裏倒滲出來,她還站在講台上。
“工作很繁雜,每天很晚才能休息。忙完一天的工作,坐在床上,端著一杯熱茶覺得是最愜意的事情了。”謝曉君還記得,有一天晚上她端著一杯熱茶,坐在床上,茶還沒喝完,就困得睡著了。醒來已經是第二天的早上了,再一看,手裏的茶水早已撒了一床。從都市教師到高原山村學校的教師,謝曉君說:“剛進高原時,我還比較愛美。漸漸地就被周圍的環境所同化,我不懼高原的風沙,即便它鋪天蓋地,最多隻用手撣一撣……”謝曉君回憶到西藏支教後的生活:生活條件和以前不能比,要克服的問題很多,當時洗澡成為了一件很困難的事,通常要提水到板房宿舍裏洗,基本上都是三個月才洗上一次,一個月洗一次就算是奢侈了。
如今,不到40歲的胡忠已有白發,謝曉君也患上了嚴重的背部疾病。就是這樣,夫婦倆仍然堅持這樣做,他們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幸福。他們把自己的女兒也帶到福利小學,謝曉君說:“我的女兒和學生是一樣的,學生就是我的孩子。”
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都不一樣。胡忠和謝曉君說:“愛心是幸福的源泉。我們相信,愛心會傳遞下去,力量會越來越強,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地區的命運。”在任教的十幾年裏,胡忠、謝曉君夫婦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100多名孤兒都親切地叫胡忠“阿爸”。學校的設施也越來越好,學生越來越多。
2007年,謝曉君當選為成都石室聯中評選會“感動聯中十大人物”。前去領獎時,她以前的同事看到她辛勞的樣子抱著她就哭了。謝曉君卻一直笑著,她說:“他們大概是覺得我在那邊很苦吧。但我覺得我過得並不苦。生活條件、工作環境這些遠比不上成都,但是我心靈是快樂的。”這對普通夫妻,放棄了城市裏優越的生活環境,無私地將愛心獻給邊遠地區的孩子,令人敬佩!在胡忠和謝曉君身上,人們又看到了雷鋒的影子。他們的舉動,改變了千百名孩子的命運,改變了藏區的教育環境。未來,他們決心將這份事業繼續一直進行下去,把這份愛延續下去。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說的:“發揚光大雷鋒精神,就要像雷鋒那樣艱苦奮鬥,勤儉創業。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我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但應看到,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在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的條件下起步的,目前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有一個很長的艱苦奮鬥過程,需要繼續發揚勤儉建國、厲行節約的優良傳統。我們要把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建立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堅決反對那種大手大腳、鋪張浪費、講排場、擺闊氣的不良風氣,尤其要反對那種慷國家之慨,揮霍奢侈的腐敗作風。即便是我們的經濟發展了,國家富強了,人民富裕了,也仍然要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
第二節 以愛之名起舞:肖劍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同時,他們也是最弱小、最需要關愛的人。稚嫩的臉龐、清澈的眼神,看到這樣的孩子,人們總會心生憐愛,更不要說是那些患病的兒童,他們需要更多的愛!
對於很多人來說,從小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對於那些患病的兒童,尤其是身患“罕見病”的孩子,他們失去了健康,無法無憂無慮地成長。
2008年,歐洲罕見病組織將2月29日定為“國際罕見病日”。“國際罕見病日”,每隔四年才會出現一次,它寓意了人類罕見的病症。
在中國,“四葉草”的圖案被當做“國際罕見病日”的標誌,我們都把這種草稱為“幸運草”,因為在上萬株苜蓿草裏,隻有一株是由四片葉子組成的。由此突出它的罕見。同時,翠綠的心形葉子也暗含著四種寓意:健康、真愛、幸福、希望。罕見病是指盛行率低、少見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占總人口的0.65%~1%之間的疾病或病變。多數罕見病是慢性嚴重性疾病,通常會危及生命。
那麼,你知道哪些罕見病症呢?
成骨不全症——瓷娃娃(他們像娃娃一樣嬌小可愛,但是一個擁抱、蹬一次被子、甚至在看動畫片時哈哈大笑都有可能使他們骨折)。
白化病——月亮孩子(月光一樣白色的頭發和皮膚,讓他們極易被陽光曬傷,月夜是他們的樂園)。
黏寶寶——黏多糖貯積症(“長不大、活不長”是醫生對很多黏寶寶的預言,但是他們也好想好想和所有小朋友一樣茁壯成長)。
苯丙酮尿症——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這是一群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肉、蛋、奶,這些人體所需的食物,他們從一出生起就不曾嚐過,他們終生依靠特食生活。)
血友病——他們就像是用玻璃做的,一旦皮膚出血,將無法凝結。每一次的磕碰創傷,都有可能導致殘疾,甚至危及生命。
淋巴管肌瘤病——自由呼吸是她們最大的夢想。
特發性肺動脈高壓——走一百米的路程、爬一層樓的高度,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奢望。
蝴蝶結——結節性硬化症(麵部蝴蝶狀結節,癲癇,可能造成的智力低下,讓他們難以自信麵對人群)。
遺傳性共濟失調——企鵝家族(走起路來,他們會不停地搖晃,步態就像企鵝)。
瑞特綜合症——Rettgirl(瑞特綜合征患者都是女孩,她們笑容甜美,但嚴重的自閉症傾向,使她們像活在另一個世界的天使)。
尼曼匹克病——他們還是孩子,可已經要承受肝硬化、肚子腫大的痛苦,還會導致癲癇。他們有著可愛的笑臉,但他們的身體像蘋果一樣。
克氏綜合征——這是一種先天性染色體異常疾病,隻有男性患病,男性發病率約為三千五百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漸凍人(成年後,他們將出現行動障礙,最後惡化到無法行走、無法寫字吃飯)。
這些都是比較典型的罕見病種類。
“改變從了解開始”——2012年,國際罕見病日中國區以這句話作為宣傳語,讓更多人了解並關注那些“罕見病”兒童。
人們的關注,就可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網絡上一度盛傳著一段視頻:一個穿著白色帽衫、牛仔褲,在全國各大高校門前跳舞的男生。這個人就是肖劍,他不斷重複著舞蹈動作,為“瓷娃娃”們募集善款。肖劍,一個普通的80後男生,一個地道的湖北荊州人。他選擇用自己的行動幫助那些“罕見病”兒童。在每一段視頻的開頭,都會發現“瓷娃娃關愛中心,全國高校公益行”的標語。這樣一個時長約206秒的視頻,收錄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等城市,近200餘所大學校門前,肖劍賣力跳舞的畫麵。其中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那就是肖劍跳舞時穿的上衣,上麵印有“罕見病關愛瓷娃娃中心”的標誌。
肖劍為何要向全社會呼籲,關注“瓷娃娃”呢?
原來,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在肖劍走到漢口武聖路的時候,看到了一對正在乞討的父女。當時,肖劍了解到,父女倆都患有脆骨病,他立即捐獻了100元錢。回家之後,肖劍並沒有把這件事拋在腦後。他暗暗決定,要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宣傳“罕見病”知識,讓大家關注可憐的“瓷娃娃”。之所以要在高校門口跳舞,並錄製成視頻,宣傳“瓷娃娃”。肖劍表示:“年輕人在看到這個視頻後,往往會轉發到社交網站或微博上,這樣可以引起更大的關注。此外,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往往熱衷於公益,大學校門的舞蹈,會讓人覺得很親切。”
在肖劍萌發了“錄製視頻”的想法以後,在2011年年底到2012年初的時間裏,他和弟弟自費來到全國各大高校,錄製視頻,前後共花費了一萬多塊錢。這過程中,為了節省開支,他們盡量乘坐公交車。要奔走於全國各個城市,又要尋找高校並進行拍攝,肖劍沒有覺得辛苦,反而覺得自己為“瓷娃娃”做了貢獻,覺得做這一切很值得。肖劍的宣傳方式,引來了爭議,許多人說他是在炒作,還有人說他的舞蹈動作是在嘩眾取寵。麵對質疑,肖劍坦然地回應:“我隻是在用創意的方式來宣傳公益。如果說用這種‘嘩眾取寵’能夠獲得更多人來關注公益事業,我也覺得是有意義的。”
據“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的創始人黃如方介紹:“很多人是看到肖劍的宣傳視頻後,才了解到我們的。目前我們的‘新年大禮包’活動,已收到捐款10多萬元。”麵對殘病弱小,每個人都可以像肖劍一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公益事業上出一份力、做一份貢獻,像雷鋒一樣,有一分光,發一分熱。
如今,從個人到團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公益事業忙碌。比如“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它是由李連傑先生發起成立的創新型公益組織,致力於傳播創新的、人人皆可參與的公益文化,搭建公信透明的、可持續發展的公益平台,盡可能地為各種自然災難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由“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發起的“海洋天堂計劃”,是“壹基金”為自閉症、腦癱、罕見病兒童,提供醫療救助、教育資助、生活補助、心理支持的公益計劃,它切切實實地為患兒們做了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