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商場價格管理(1)(2 / 3)

2價格登記製度

就是把本商場經營的全部商品的價格進行係統的記錄,建立價格登記簿和物價卡片。價格登記,是檢查物價的依據,所以要及時、準確、完整,便於長期保存。

3物價監督和檢查製度

物價監督包括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和單位監督三種基本形式。國家監督就是通過各級物價機構、銀行、財政、工商行政和稅務部門從各個側麵對物價進行監督。社會監督就是群眾團體、人民代表、消費者以社會輿論對物價進行監督。單位內部監督就是企業和商場內部在價格聯係中互相監督。

三、物價管理權限

(1)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物價的方針、政策,負責組織學習培訓、加強物價紀律教育,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的政策觀念、業務水平和依法經商的自覺性。

(2)正確執行商品價格,按照物價管理權限製定審批商品或服務收費的價格,檢查、監督基層物價管理工作的執行情況,發現價格差錯,及時糾正,情節嚴重的予以經濟處罰。

(3)認真做好物價統計工作,搞好重點商品價格信息的積累。

(4)對重點商品和招商(引廠進場店)商品的價格,實行宏觀控製,限定綜合差率,審批價格。

(5)凡新上崗的物價員,審批價格由市場經營部負責。半年後視工作情況,下放審批價格權。

(6)按照權限審批處理價格:凡處理殘損商品,損失金額不超過500元的(一種商品),由各專業商場主管經理審批,交市場經營部備案。凡處理殘損商品,損失金額在500~3000元之間的(一種商品),由市場經營部主管部長審批。凡處理殘損商品,損失金額超過3000元的(一種商品),由商場主管副總經理審批。

四、商場價格檢查

1檢查內容

(1)商品的零售價格,以及服務收費標準(包括生產配件、加工費率、毛利率、產品質量等)是否正確。

(2)有無違反有關規定越權定價、調價和處理商品現象。

(3)是否正確執行明碼標價和使用統一商品標價簽。

(4)商品質價是否相符、有無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摻雜使假、改頭換麵、變相漲價的問題。

2檢查形式方法

(1)每日自查:每日開門前後一小時,商場專職物價員自查。

(2)每周互查:每周三由市場經營部組織安排專職物價員互查。

(3)節假日重點抽查:元旦、春節、五一、十一進行全場抽查。

(4)調價檢查:調價前一天營業終了和執行新價前檢查。

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差錯,逐筆進行登記,作為處罰的依據。為便於顧客監督,形成企業自我約束機製,市場銷售部門要負責在商場店堂明顯處張貼(懸掛)上級主管部門、本市場的監督電話,建立投訴站。

(第二節)商場定價管理

一、影響商場定價的因素

商場定價還受到以下許多因素的影響。

(一)價格彈性

商場經營者必須了解商品價格同消費者的購買和感受的關係。需求規律和需求的價格彈性這兩項經濟原理可以說明這種關係。需求規律說明顧客在低價時的購買量大於高價時的購買量。需求的價格彈性涉及買主在購買數量上對於價格變動的敏感性。

價格彈性的計算方法,是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即:

價格彈性=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價格彈性主要有三種類型。

(1)彈性=1,需求量與價格等比例變化。因此,價格的變動對銷售收入的影響不大。這是極特殊的現象,多數的情況為下麵兩種。

(2)彈性>1,即較小的價格變化就導致購買量的大幅度的變化,稱為價格富有彈性。彈性>1的商品,也叫“奢侈品”。如果價格高人們就少買或不買,反之,就多買一些。定價時,這類商品可通過薄利多銷達到增加銷售額的目的。

(3)彈性<1,即價格的變化對於購買量影響微小,稱為價格缺乏彈性。這類商品稱為“必需品”。定價時,低價對於需求的刺激效果不強,薄利不能多銷,隻會降低商場的銷售額。較高的價格會增加銷售額。

不同價格彈性狀態下銷售額的變化如下。

對於一種商品而言,雖然一般來說是必需品或奢侈品,但在價格達到一定程度,性質就會從必需品變為奢侈品。下麵我們以某家商場的辦公用品專櫃的文件夾的彈性計算來說明。

價格從2元上升到7元,需求量就下降,即購買該種文件夾的顧客在7元時比2元時少。價格在2元到6元的幅度內,需求缺乏彈性,由於價格變動率小於顧客人數變動率,總銷售額增加。價格在6元到7元的幅度內,需求富有彈性,由於顧客人數變動率大於價格變動率,總銷售額下降。在這個例子中,在6元時總銷售額最高,這是需求缺乏彈性的最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