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股份製企業的產權是多元的。由國有國營變為股份製的企業,除國家這個投資主體外,還有職工集體、個人和社會法人。這種社會化的投資格局,有利於形成合理的企業產權結構,既不會改變企業公有製的性質,又解決了企業單純由國家投資所形成的可使用資金緊缺與大量社會閑置資金並存的矛盾。這種多元產權結構既可在企業內部建立起權力製衡機製,又可把職工利益與企業長期發展結合起來,建立企業的激勵機製和自我約束機製。
(4)股份製能夠實現經濟運行有序化,並具有強化國有產權的約束機製和功能。第一,股份製企業在其進行過程中,必須遵循統一法規。如股份公司設立的原則、方式和條件,其權力機構與監督機構的製約關係以及股票上市的條件與程序等等,都要有明確的立法和規定。第二,國有財產轉化為股權之後,由於采取雙重產權運行方式,最終所有者可以通過在股市上買賣股票來約束企業的經營活動,也可以在股東大會上選舉董事會作為所有者代表,監督和約束企業日常經營活動,從而大大強化國有產權的約束功能。
(5)股份製企業的股票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產權可以轉讓,投資者根據股票價格變動傳遞的信息調整自己的投資方向。從而有利於資金的流動,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由上麵股份製特點看出,通過股份製改造可以明確財產關係,建立合理科學的產權製度,對於商業企業改革有著重大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1)有利於完善國有商業企業經營機製。企業經營機製,從理論上講包括決策機製、動力機製、約束機製等。
①決策機製。第一,股份製企業由於擁有法人所有權而取得獨立自主的經營權,從而可避免政府幹預。第二,股份製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是完整的。股份製商業企業可以做出投資、利潤和成本三個層次的各項決策,也可以隨經濟形勢和市場情況變化而及時調整決策。第三,股份製企業的決策是分層次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總經理由於責權不同,可以分別做出不同決策,但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經濟效益的提高。同時,總經理可以在董事會授權範圍內根據市場變化狀況及時調整不合適的政策。
②動力機製。第一,股份製企業以獨立的法人地位進入市場,其成敗完全取決於市場競爭優勝劣汰法則。企業的生存發展希望和利益期待,徹底地由政府轉向市場及企業自身的經營業績,若經營不善既有損股東又有損職工。企業不能再依賴政府扶持,隻能對國家所持的股份負責。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效益實行自己的用工製度和企業工資製,把企業的興衰成敗同職工的利益聯在一起。第二,股份製董事會的存在,緩衝了經理與職工兩個動力層次之間的矛盾。經理對董事會負責,董事會根據經理的管理業績和經營貢獻給予相應的激勵。以激發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這樣,就可以從目前國有商業企業單純的利益平均分配旋渦中解脫出來。經理人員和職工利益分別評價,分渠道實現,動力能有序地傳導,從而避免兩個動力層的對立或同化而使動力機製受損。第三,股份製企業職工入股增強了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提高了企業的凝聚力。
③約束機製。第一,股份製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共同麵臨強大的市場風險約束,三者必須在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下,才有各自利益的增進。為了保證企業的正常發展,他們的目標和權益必須平衡,相互製約。企業行為隻能通過董事會和持有股票的股東買賣股票和選舉董事來校正和平衡。第二,在企業內部,董事會對經理的約束是一種有效的約束,它不是通過一項或幾項事先規定的指標來評價經理業績的,而是通過對企業運行、發展,贏利水平,甚至社會聲譽的綜合評價來決定經理的去留。這樣就避免了實行承包經營責任製企業的經營目標難以具體化和優化,而過於複雜的目標實際上又剝奪了經營者權力,使之處於兩難境地。第三,股份製企業設立的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權力相互促進,相互製衡,特別是監事會,具有對企業領導、企業行為和財務狀況經常的監督、檢查作用。
(2)有利於發揮國有商業企業的優勢,開拓經營。幾十年來,國有商業企業一直是我國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和流通職能的主要承擔者,具有多方麵的經營優勢,尤其是幾十年經營積累形成以商譽為主的巨大無形資產。其優勢體現在以下幾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