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醫療類似的是美國的教育領域,它同樣是與金融捆綁之後的產物。美國大學教育的一個特點是本科的獎學金遠比研究生和博士生難申請,道理很簡單,後者是要為美國精英層培養高端人才甚至是接班人的,所以可以說是一種“生意”。眾多私立的大學學費,即便對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學生貸款於是成了多數大學生完成學業的唯一途徑,而且美國的學貸是複利模式,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驢打滾、利滾利”,往往在學生畢業之後馬上就要背上非常沉重的經濟負擔。始於2011年的占領華爾街運動,直接誘因就是由於失業率增高使得眾多年輕人失去了收入,無法繼續償還銀行的學貸而被逼入絕境。
輪回
2400多年前的中國,作為中原地區最大霸主的晉國被其國內韓、趙、魏三家貴族所瓜分。“三家分晉”導致一個“超級大國”土崩瓦解,由此華夏大地上出現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勢均力敵的諸侯國,中國曆史由此進入到了“大爭之世”的戰國時代。曆時近200年的戰國時代,既是一個列國相互征伐、吞並的年代,也是一個各種思想相互碰撞,各種製度相互檢驗的時代。除去爭戰,那個年代列國還有一個共同的主題——變法。秦有商鞅,魏有李悝,韓有申不害,楚有吳起,趙有武靈王胡服騎射……各個措施、手法各有不同,但基本要旨都在於壓製貴族豪強,強化中央集權,以國家意誌對舉國資源進行統一調配。而由於內部既得利益階層的抵製,各國變法大多不了了之,唯有西北的秦國,將法家治國一推到底,最終建立起了遠遠領先於東方六國的社會管理體製和法律體製,以此實現了舉國一體。憑借對國內資源高效的統籌調配能力,秦最終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了華夏,中國曆史迎來了大一統的時代。雖然秦二世而亡,但它為後來的漢王朝打下了水利、交通基礎設施、社會體製、法律體係等一係列基礎——所謂漢承秦製,而2000多年以來中國社會、政治、文化的基本框架,也就此搭建而成。
有句話叫做“形我者死,神我者生”。1840年以來,中國一直在麵對來自西方文明的侵襲,也始終沒斷過向西方文明的學習。可偏偏是越學越挨打,曆史上中國西化搞得最徹底的時候,也並未扭轉這種頹勢,原因何在?百餘年來資本主義列強究竟強在何處?無論是西方的英國還是東方的日本,在國內出現變革之前無一不是貧弱之邦,英國在法國這樣的歐洲傳統大國眼裏有如蠻夷,而日本在德川慶喜幕府時代曾因“黑船事件”一度被當時的朝鮮所嘲笑[19]。
權力如同財富,不可能憑空消失,隻會轉移。英國在資產階級革命之前,君權與商權互不統屬,國家的人口、土地、財富又因為封建領主的存在而被分割成一塊一塊的,弱勢的國王對貴族難以節製調遣。而在資產階級革命最終完成之後,資本家、貴族都紛紛被納入到了議會之中(早期由於成本還比較低,幹脆用法規規定參選議員的個人財富的標準要求,沒錢根本沒資格參與),這意味著舉國的資源有了一個統一調配的平台,隻不過這個“平台”的組織者不再是國王而是一群貴族與資本家,而保留下來的君主,則給這個“平台”提供了法統和道統上的保證(英國國王同時也是宗教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