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滬上的秋天(8)(3 / 3)

提到這幾個人,必須說一下:

七七事變爆發後,尤其是上海打起來後,和知、永津二人都做了第11師團的聯隊長,橋本被恢複現役做了炮兵聯隊長,長勇做了上海派遣軍參謀,武藤不久後做了華中方麵軍副參謀長,除了田中和下村坐鎮東京外,強硬派幾乎都被派往了前線。

他們被派往前線,隻有兩種情況,一是正常調動,二是被趕到前線,比如,和知鷹二是被橋本群趕走的,而武藤章則是被新上司下村定趕走的。

關於下村,後來一路高升,成為他們這幾個人中職位最高的,不僅出任陸軍大學校長、華北方麵軍司令官,晉升為大將,1945年戰爭結束當月,還被任命為舊日本帝國時代最後一任陸軍大臣。

繼續說陸軍參謀本部那點事兒。終於把石原擠走了,這下好了,大家有了共同語言,不必再天天吵架了。但作為勝利者,也必須麵臨一個問題:怎麼把前麵的仗打好,殲滅中國軍主力,使南京屈服。

這時投入上海的日軍已達到6個師團加1個支隊,這幾個師團裏最能打的吉住良輔第9師團攻擊到蘇州河時,死傷就超過了9000人;第101師團傷亡更是過萬了,這是日本人沒想到的。

中國軍隊的損失雖然更慘重,但依舊沒撤的意思。

現在的情況是:杉山元做夢都想叫中國軍隊在上海全線撤退。因為七七事變後,他向天皇誇下海口:三個月結束中國戰事。但現在都三個多月了,杉山陸軍大臣,你是在把天皇當小孩子哄麼?於是他天天琢磨著如果天皇問他的話,自己怎麼回答。怎麼回答呢?敵人十分頑強,日本軍奮勇衝殺,正在決戰中!這似乎等於什麼都沒說。

下村比陸軍大臣更著急。

但下村沒表現出來,此人也確實有手腕,一上任,就對作戰部進行了改組:

武藤章任課長的第3課,原本負責製訂作戰計劃,被改為作戰課。下村上任後,把製訂作戰計劃的任務交給第2課,也就是河邊虎四郎任課長的戰爭指導課。下村搞這一手,完全是看不慣武藤章咋咋呼呼、不尊重領導的作風。雖然他們兩個人同屬於戰爭擴大派,但武藤在石原手下那股不聽話的勁頭叫下村很討厭。所以,下村一上任,就把武藤章架空了,留給他第3課的業務,隻剩下軍事動員和編製了,武藤一下子就老實了。

搞定武藤後,下村開始想:上海之戰到底應該怎麼辦?他必須露一手,否則也不行。陸軍大臣杉山元相當於國防部長,屬於最高行政長官,而陸軍參謀本部可是搞業務的,總長載仁親王又不管具體的事,新任參謀次長多田駿觀念保守,現在都看他的了。上海那邊,鬆井石根已經沒招了,除了讓他的軍隊強攻外,沒任何有技術含量的辦法,這種強攻除了給中國軍隊殺傷外,根本不能徹底打垮對方。

一句話,局麵打不開。

正在下村焦慮不堪時,天皇“開恩”召見了他,本來是個榮耀的事,卻把下村嚇了一哆嗦,他當然知道那位深居簡出、沉默寡言的人要問什麼。

其實天皇的問話很簡單:下村部長,你新上任,有什麼辦法在上海降伏中國軍隊呢?

下村想了半天,回答:正在研究,不日將出方案,到時必定置中國軍於死地。

回到參謀本部,下村立即開會,主題就一個:現在的局勢下,是擴大華北戰事,還是繼續增兵上海?

被削了兵權的武藤章,說話聲音開始變小,主張兩邊都打著,認為上海已經放了5個師團,完全夠用了,這支軍隊甚至都可以進行南京攻略了;又主張進一步擴大華北戰事,進行山東登陸作戰,把華北五省都拿下,用軍事手段促成華北自治。

武藤小心翼翼地問:下村部長,您說這樣好不好?

下村說:南京攻略?現在說的是上海問題!我告訴你武藤大佐,這不是一個雙項選擇,而是一個單選,華北和上海兩邊下同樣的力氣是不可能的。

一堆課長和部員們開始大討論,最後也沒得出個所以然。

下村說:現在最緊急的是把上海的局麵打開,不能再拖下去,現在是跟蘇聯的關係最危險的時刻,必須早一天結束上海之戰!

下村擔心在這個關口蘇聯進攻日本。不僅僅他一個人擔心,整個日本內閣都擔心。中日開戰後,南京那邊一直要跟蘇聯簽訂互助條約,蘇聯人怕引火燒身,除了給軍事援助和派誌願航空隊外,並沒想出兵攻擊日本的意思。但東京那邊,卻不能不作最壞的打算。按下村定的判斷:如果蘇聯真動手,那麼極有可能選擇1937年11月底到12月初出兵,所以他認為必須在11月中旬前結束上海的膠著戰,否則一旦設想成為現實,那對日本來說是滅頂之災。

在局麵打不開的情況下,第三次增兵是肯定的,除了計劃從國內繼續派出師團外,下村還打算抽調華北的部隊過去。

增兵沒問題了,關鍵是怎麼個增法。

下村到底還是有兩下子的,瞄著地圖,最後把目光凝聚到杭州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