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南京!南京!(2)(3 / 3)

就這樣,向南京攻擊的日軍一邊殘酷地屠殺著中國平民,一邊自我陶醉地行進在異國鄉村美麗的背景中。

把這種殘暴推向高潮的是第16師團片桐聯隊的兩個少尉:野田毅(後改名野田岩),時年25歲,鹿兒島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49期,時任少尉副官;向井敏明,時年26歲,山口縣人,時任少尉炮兵小隊長。11月下旬,二人在無錫橫林鎮以100人為目標進行殺人比賽:從無錫到常州,向井刀劈56人,野田刀劈25人。在常州車站,二人碰麵,報出“戰績”。12月初,丹陽陷落,野田岩又劈殺了40人,達到65人;向井劈殺的人數則增至86人。《東京日日新聞》的隨軍記者淺海、鈴木、光本、安田以“百人斬競爭之兩將校”為題對二人進行了跟蹤報道。

日軍的殘暴程度,隨著與南京的距離慢慢縮短而上升。

1937年12月3日後,丹陽、句容、湯山相繼陷落,到9日,大野聯隊、野田聯隊主力抵達紫金山下。東史郎在這一天的日記中寫道:

前進了大約兩裏路,看到在石頭路標上寫著“南京市”三個字。我們就像碰上追蹤了5年甚至10年的敵人一樣,精神為之一振,情不自禁地高呼:“萬歲!”這尺把長的石頭路標,簡直是我們的辛苦、死亡和鮮血的結晶。我們走得更歡了!

再說第6師團。這個師團編成於熊本,士兵來自熊本、大分、鹿兒島、宮崎。九州是日本的主要礦產地,該地居民皮膚黝黑,民風凶悍。師團長穀壽夫中將,參謀長下野一霍大佐,轄阪井德太郎少將第11旅團、牛島滿少將第36旅團,分別轄岡本保之大佐第13聯隊(熊本)、長穀川正憲大佐第47聯隊(大分)、岡本鎮臣大佐第23聯隊(宮崎)、竹下義晴大佐第45聯隊(鹿兒島),以及豬木近太大佐騎兵第6聯隊、藤村謙中佐野炮兵第6聯隊、中村誠一大佐工兵第6聯隊、川真田國衛大佐輜重兵第6聯隊。

第6師團自杭州灣登陸後,先是血洗金山,隨後強渡黃浦江,一部攻占鬆江,主力攻占青浦、昆山,在鬆江時進行了大肆屠殺。按西方記者的描述,在往昔繁華的鬆江,在第6師團(和國崎支隊)過後,幾乎很難看到活的中國人的影子。

隨後,第6師團經嘉興、湖州、長興、泗安、廣德、郎溪,越牛首山,攻至雨花台。拿到第10軍參謀長田邊盛武的作戰計劃後,穀壽夫奸笑一聲,因為在他看來,自己的師團有了第一個陷落中國首都的可能。當時,第18師團長牛島貞雄則感到“極度懊惱”:連戰鬥力不強的第114師團也去進攻南京去了,他的部隊卻隻能向蕪湖轉進,在外麵作著策應。

第6師團登陸後,沒遭遇什麼激烈的戰鬥,但對中國平民的殺戮卻並沒因此而收斂。穀壽夫通過他的參謀長下野一霍(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3期,東京人)向部隊下達了這樣的命令:“所遇一切中國居民,無論老幼婦女,應盡皆處決。”

刺刀上的旭日旗,血色越來越濃重。

第三個說第9師團。編成於石川縣首府金澤市的這個師團,士兵來自石川、富山、福井。師團長吉住良輔中將,參謀長中川廣大佐,轄秋山義允少將第6旅團、井出宣時少將第18旅團,分別轄伊佐一男大佐第7聯隊(金澤)、富士井末吉大佐第35聯隊(富山)、人見秀三大佐第19聯隊(敦賀)、脅阪次郎大佐第36聯隊(鯖江),以及森吾六大佐騎兵第9聯隊、長芹川秀大佐野炮兵第9聯隊、野中利貞大佐工兵第9聯隊、三田村正之助大佐輜重兵第9聯隊。

上海陷落後,第9師團沿京杭公路向南京追擊,11月19日,跟第3師團陷落蘇州後,吉住良輔分兵兩路,以第6旅團橫渡太湖,第18旅團沿太湖北岸趨無錫。到了常州附近後,兩支部隊會合,經金壇、天王寺、索墅鎮、湖熟鎮、淳化鎮,前鋒尾隨中國軍隊,第一個追到南京城下。

再說第114師團。編成於櫪木縣首府宇都宮,士兵來自櫪木、茨城、長野、群馬。這個師團由第14師團的預備役士兵編成,很多高齡老兵,雖然具有軍事經驗,但兵油子多,作戰時未必多勇猛,殺戮、強奸平民時卻一點也不落後。師團長末鬆茂治中將,參謀長磯田三郎大佐,轄秋山充三郎少將第127旅團、奧保夫少將第128旅團,分別轄山田常太中佐第66聯隊(宇都宮)、千葉小太郎大佐第102聯隊(水戶)、矢崎節三中佐第115聯隊(高崎)、山本重德中佐第150聯隊(鬆本),以及天城幹七郎少佐騎兵第118聯隊、大塚升中佐野炮兵第120聯隊、野口勝之助少佐工兵第114聯隊、中島秀次少佐輜重兵第114聯隊。

第114師團登陸後,經嘉善、嘉興、平望鎮、湖州,再沿太湖南岸北上長興、宜興、溧陽、溧水,激戰秣陵關,抵達南京郊外。

除了上麵這4個完整的師團,還有3支部隊攻向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