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時候有人建議:在雨花台和天堡城(紫金山西峰山頂)兩個南京城外的製高點掘壕築牆,壕溝可以阻擋日軍的坦克,高牆上設射擊孔,後麵可以放上步兵。在天堡城到太平門之間的公路上,也可以修建這樣的長壕和高牆。
穀正倫把這個計劃呈上去。蔣介石還沒說話,先被他的德國軍事顧問法肯毫森否決了。
法肯毫森是個職業軍人,當年是八國聯軍中的一員,入侵過北京,這就不提了,後來在軍中屢建戰功,做了德累斯頓步兵學校的校長(1938年夏天,被希特勒叫回國,含淚告別蔣介石;歐戰爆發後,在西線統領納粹軍隊,任比利時軍事總督)。這個德國老炮認為:針對坦克進攻時,壕溝雖然可以發揮一些作用,但高牆卻經不起口徑15厘米以上的榴彈炮攻擊。與其搞這個,還不如多修步兵支撐點、機關槍陣地,以及地雷陣地。這些手段看似平常,但卻具有多種防禦用途。
蔣介石也覺得這個觀點靠譜,於是馬上開工。
雨花台建築了半永久性的機關槍工事,天堡城環城修建了多座重機槍掩體,紫金山半山腰至天堡城連線也建築了半永久性機關槍陣地。
到了1935年,蔣介石要搞一個以保衛南京為目標的演習計劃,唐生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期,湖南東安人)馬上從命。
跟那個時代的很多人一樣,老唐從軍校畢業後回本省從軍。這個人有兩下子,要不然後來也當不了湖南最有實力的派閥,也不會成為北伐軍前敵總指揮。不過,老唐這個人有個特點,喜歡衝動,嘴比腦子快,還有點浪漫主義,當年他的湘軍被吳佩孚的軍隊打得大敗,士兵們都往後撤,老唐一著急躺在路上不叫大家跑;再比如,老唐信佛(法名法智),於是也叫手下的士兵“受戒”,每個大兵胸前都戴個“大慈大悲救人救世”的徽章。
豪傑並起的時代,大致有兩類人,一類是琢磨著怎麼找個好單位,一類是琢磨著自己單幹。有一段時間,唐生智屬於後一類,一度想跟蔣介石爭天下。但這個老唐,打那些舊軍閥還可以,在跟蔣介石的較量中,被一次次猛擂,但一直不老實,抓個機會就反蔣,所以氣得蔣介石放出話來:我誓滅唐生智!當然,最後老唐被打老實了,蔣介石還算寬大,給了他個一級上將,讓他出任訓練總監部部長,後來又兼任了警衛執行部主任。
警衛執行部是秘密成立的,任務是對日進行戰備。搞演習這個事,自然就落在了主任老唐身上。
在老唐操扯的這次大演習中,分東軍和西軍,第36師、第87師和教導總隊等部隊參加演習。蔣介石親臨,東軍司令官張治中、西軍司令官穀正倫,審判長是楊傑。
老唐是這樣設計的:四道防線,第一道為上海至杭州灣;第二道從昆山、無錫、蘇州到杭州;第三道從江陰到鎮江;第四道,也是最後一道,為南京。演習開始後,東軍(代表日本軍)以第87師和教導總隊為主力,集結於宜興,向南京進攻;西軍(代表中國軍)以第36師、中央軍校學生暫編第1混成旅為主力,集結於天王寺附近。
按老唐的作戰思路:在日軍的進攻中消耗其戰力,最後將日軍誘至紫金山以南進行圍殲。演習進行了一周,但還沒把東軍吸引到紫金山以南,就已經在南京外圍把東軍“殲滅”了。對這次演習,蔣介石既興奮,又擔憂。興奮的是,這是現代中國第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擔憂的是,這僅僅是一次演習而已,如果日軍真的打來,“西軍”最後真的能取勝嗎?
演習是1935年12月2日開始的,令人驚歎的是:兩年後,恰恰是這個時間段,日軍打響了南京外圍戰。相同的還不僅僅在於此,當年演習的總設計唐生智,很快就成為衛戍南京的司令官了,而第36、第87、第88師和教導總隊,則成為守衛南京的主力!
對中國這邊來說,也是在11月中旬判斷日軍要進攻南京的。軍令部長徐永昌在發給第3戰區副司令顧祝同的密電裏說:“鬆井寒日命令,預定主力突破常熟後,再攻無錫,其海軍與陸軍協同破壞長江障礙物,再攻江陰,其目的在占領南京……”
此時南京城下,碉堡、戰壕、鐵絲網,工事修了一層層,城中富貴山、雞鳴寺、清涼山等地也修建了大量戰壕、地下室和防空洞,甚至蔣介石官邸的後園也挖了交通壕,直通富貴山。
對於********的首都,守或棄,蔣介石必須拿出自己的決定。
上海陷落後沒兩天,蔣介石就開了專門會議。此時陳誠、顧祝同都在外麵收整軍隊,沒在南京,參加會議的,除蔣介石外,隻有軍政部長何應欽、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軍令部長徐永昌、軍令部作戰組組長劉斐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