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南京!南京!(4)(3 / 3)

遷都宣言發表後,政府機關往武漢(國民政府在此設有行營)、重慶的遷移進入了最後的高潮。到11月底,除了有任務必須留在南京的公職人員外,就是幾十萬想走但走不了或不想走的市民了。

剛一走馬上任,唐生智就開了個記者招待會,會上他說了兩條:奉命衛戍南京,至少兩點最有把握:一是與南京共存亡,不惜犧牲於首都;二是這種犧牲會使日軍付出巨大代價。此前他向蔣介石的表態是:“臨危不亂,臨難不苟。”

南京衛戍司令部名單已出爐:

司令長官唐生智;

副司令長官羅卓英、劉興(保定陸軍軍官學校2期,湖南衡陽人);

參謀長周斕(保定陸軍軍官學校2期,湖南衡陽人);

劉興、周斕既是唐的湖南老鄉,又是他的老部下,在人員安排上,該想到的,蔣也確實為唐想到了。蔣介石把宋希濂第36師、王敬久第87師、孫元良第88師都放在了南京。

蔣介石問:還需要哪些部隊?

唐生智說:教導總隊您還帶走麼?

蔣介石說:桂永清的教導總隊,何部長計劃派到湖南休整。

唐生智說:連第36、第87和第88師的戰鬥力都下降了一半,其他部隊就更不敢用了。

蔣介石說:我把教導總隊給你留下,也不叫俞濟時的74軍走了。首都的憲兵部隊和警察部隊都歸你指揮。你不要擔心兵力的問題,我會想辦法。

唐生智向他保證,將以最大的限度固守南京。那麼好,既然是固守,就需要重兵,於是蔣介石把周圍能調動的軍隊都調到了南京。葉肇第66軍、鄧龍光(保定陸軍軍官學校6期,廣東茂名人)第83軍來了,就連待在湖北的徐源泉(南京講武堂,湖北黃岡人)第2軍團也被命令星夜馳援南京。

此外還有炮兵第8、第10團之一營、戰車防禦炮部隊(8門)、戰車部隊(10輛),以及防空司令部所屬高炮部隊(27門)。

兵力很龐大,但整個衛戍司令部的人很少,參謀長周瀾(副參謀長佘念慈)之下,設了個參謀處,處長廖肯(黃埔軍校5期,湖南長沙人),處下麵就兩個科,一是譚道平的作戰科,再就是後勤通信科。

南京戰,對中國軍隊來說有兩道防線:外圍和城郭。

外圍防線從京蕪(蕪湖)路上的大勝關起,經牛首山、江寧鎮、淳化鎮、湯水鎮(湯山)到龍潭,呈弧線形;城郭防線則為南京城外的雨花台、紫金山、烏龍山、幕府山及南京城垣。防線有用鋼筋混凝土構築的永久性工事,包括碉堡、觀察哨、指揮所。上海開戰後,又拉上了鐵絲網,挖了交通壕和反坦克戰壕。此外,以烏龍山炮台等地為依托,封鎖通往南京的長江江麵。

先看一下城郭陣地的部署:

宋希濂第36師守挹江門、下關、幕府山等南京城北陣地,同時作為總預備隊使用。

桂永清教導總隊守紫金山等南京城東陣地;

孫元良第88師守中華門、雨花台等南京城南陣地;

蕭山令(保定陸軍軍官學校3期,湖南益陽人)的憲兵部隊和警察部隊守城中清涼山附近的陣地,維持城內秩序。

再看外圍陣地:

葉肇第66軍守淳化鎮至鳳牛山一線,向句容派出前進部隊;

俞濟時第74軍守淳化鎮至牛首山一線,向秣陵關、湖熟鎮派出前進部隊;

鄧龍光第83軍守鳳牛山附近經拜經台至龍潭一線,向下蜀派出前進部隊;

徐源泉第2軍團(12月8日到南京)守棲霞山、烏龍山、龍潭一線;

王敬久第87師(師長沈發藻,王擔任軍長,但軍下隻轄該師)守鎮江一線,後退至南京。

1937年11月22日,蔣介石攜夫人宋美齡巡視南京,此時日機剛剛飛走。轉天,蔣到常州前線鼓舞士氣,此時無錫至江陰一線處處激戰。

這時候,汪精衛已經走了,乘船去了武漢。他走前,國民政府拒絕了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轉達的日本方麵提出的7個停火條件:

一、在華北五省建立非軍事區,任命****官員;二、內蒙古自治;三、擴大上海的非軍事區,由國際共管;四、中國停止所有排日抗日活動;五、中日共同防蘇防共;六、降低日本商品關稅;七、各國在華權利得到尊重。

癡人夢話。

南京戒嚴了。日軍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合圍而來,南京隻剩下北麵下關江邊一個出口。

唐生智為表示與南京共存亡的決心,叫俞飛鵬把從南京下關到江北浦口和上遊武漢的大部分渡輪都開走,留下的一小部分輪渡和被收繳的民船,交給了宋希濂第36師看管,任何人沒衛戍司令部的命令不許動用。開始的時候,衛戍司令部自己也沒留船,不是沒留幾艘,而是一艘也沒留。從這個細節看,此時的唐生智確實作好死守的準備了。參謀長周斕覺得不妥,極力請求下,唐才同意由司令部單獨掌握一艘小火輪。

唐生智下令:如有誰敢擅自渡江逃退,宋希濂第36師和長江北岸的胡宗南第1軍可立即開槍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