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南京!南京!(5)(1 / 3)

日軍飛機大批出現在南京上空,城內多處起火,市民死傷無數。中國戰機已經快打沒了,所以對日機主要以防空高炮應對。日機天一亮就來,所以每天從早晨開始,日機投彈的爆炸聲和中國高炮陣地的開火聲就連成一片。戰鬥中,一架日機被擊中墜毀於城內夫子廟附近,引得市民前來觀看。擊落飛機的是炮兵第42團第1營高炮第3連沈鹹部。該部1排全體官兵被記三等功,獎銀洋500塊。

為躲避日機轟炸,蔣介石住進了中山陵下的四方城,這個寓所很隱蔽,隻有兩間房子,一間臥室,一間客廳。身邊的人要他火速離開南京,蔣說:我計劃坐飛機走,所以再晚幾天沒事。

蔣介石沒走,原因之一,是他還在等蘇聯的消息。11月30日,蔣介石親自給伏羅希洛夫發了一封電報,叫他轉呈斯大林:

中國今為民族生存與國際義務已竭盡其最大最後之力量矣。且已至不得已退守南京。切盼友邦蘇俄實力之應援。望先生當機立斷,仗義興師,挽救東亞之危局!

結果可想而知。

終於進入1937年的最後一個月!

12月1日,江陰華墅鎮,中日軍隊發生血戰。重鎮江陰隨之陷落,日軍第13師團倉林部隊的士兵在炮台前嚎叫著合影。

日軍機群更加頻繁地出現在南京上空,城內整日彌漫著炸彈爆炸後的氣味。攻擊目標也越來越有針對性,南京城牆開始受到轟炸。在寥寥可數的幾架中國戰機裏,還有“2204”號,那是樂以琴的。12月3日,他和戰友董明德以2架戰機升空作戰,麵對的是30多架日軍轟炸機和驅逐機。

樂以琴和戰友在日機中穿梭著。那是最後的悲壯,但依舊是王牌。在擊落了2架敵機後,“2204”終於中彈,在南京上空燃燒。董明德則衝出敵機的包圍。樂以琴跳傘後,降落傘打開得遲了,我們的英雄觸地殉國。這一年,他還不到23歲。

南京空戰中,還有多名蘇聯誌願飛行員犧牲,也長眠於紫金山下。

樂以琴殉國這一天,蔣介石再次視察南京防務,重點視察了仙鶴門、富貴山、堯化門、孝陵衛和下關。

12月6日,蔣介石率唐生智、羅卓英、桂永清、錢大鈞等人拜謁了中山陵。蔣介石的副官蔣恒德的描述如下:“6日一大早,委員長率錢主任及侍從室部分人員連同送行者分乘十數輛小轎車,從黃埔路官邸出發,路上隻有荷槍實彈的武裝部隊,沒有行人。這時正值秋冬之交,梧桐落葉鋪滿街道,車隊出中山門,沒有直趨中山陵,而是繞經陵園新村、靈穀寺,車行甚緩,在中山門外綿延的山坡上,有幾十幢高級軍政要員的郊外別墅,此時都已人去樓空,綠樹掩映中的美齡宮亦顯淒清。我們瞥見委員長神情悵惘,滿麵鬱悒。”

國民政府是在1927年定都南京的。

蔣介石太喜歡南京了。南京,古稱金陵,公元前495年,吳王夫差於此築城,後經越、楚,再到秦王嬴政掃滅六國,於公元前210年改金陵為秣陵縣。三國時,公元229年,吳王孫權遷都於此,改名建業,南京首次成為都城。到西晉統一全國,很快爆發永嘉之亂,晉室渡長江,於南京重建,改名建康,此後經曆了南朝的宋、齊、梁、陳,先後六朝於此建都。唐亡後,五代時期,後唐又於此經營。至1368年,朱元璋起自布衣,北驅蒙古,蕩平群雄,光複華夏,南京成為大一統的明王朝首都。再至清朝後期,又為太平天國的都城。

到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宣布就任********臨時大總統之前,南京已是九朝古都。作為東南形勝之地,江河湖泊,山巒峰嶺,南京一樣不缺:長江、秦淮河、玄武湖、莫愁湖、紫金山、幕府山、棲霞山……在地理形勢上依山臨水的南京,既有虎踞龍盤的厚重之氣,又有十裏秦淮弦歌蕩漾的悠閑細節,這一切都如夢如幻。

雖然以南京為都城的王朝多短命,但依舊沒打消蔣介石建都於此的決心。

定都後,國民政府製訂了首都建設計劃,20世紀30年代的南京發展非常迅速。作為中國的政治心髒,古老、大氣的城市伴隨著10年建設更具風貌,經濟繁榮,人口激增,但隨著旭日旗在隆隆的炮火中逼近,古都再次麵臨災難。

山川遙望,想必這時候蔣介石有點百感交集。當天,日軍吉住良輔第9師團逼近淳化鎮,跟中國守軍王耀武第51師發生激戰。

這天晚上,蔣介石一夜未眠。

1937年12月7日,不到淩晨4點,蔣介石起了床。他一直保持著軍人的習慣,他喜歡在紫金山靈秀的水氣中散步,由此會想起自己在寧波奉化溪口的老家。但此次有所不同:他要離開經營10年的首都南京,飛赴江西廬山,從那裏到武漢。

5時30分,蔣介石和宋美齡出現在明故宮機場。10分鍾後,心情慘淡地登上飛機。冬日的淩晨,機場還是一片漆黑,這時候是最安全的,等天亮了,日本飛機就又來空襲了。上飛機後,蔣介石叫飛行員駕機在南京上空盤旋了一圈兒。蔣介石向南京投去最後一瞥,此時的南京城處於一片無助的幽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