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南京夢魘(2)(2 / 3)

在人們湧向下關時,兩支來自廣東的部隊:葉肇第66軍、鄧龍光第83軍主力,以及教導總隊第3旅馬威龍部,已經決定從正麵突圍!

按衛戍司令部計劃,第83軍應在掩護其他部隊撤退後,再於13日淩晨突圍。在隨後的行動中,鄧龍光沒執行這一命令。現在看來,當時很多部隊都往下關方向撤,沒選擇從正麵突圍,這也使第83軍的掩護任務實際上無法實施(後來,鄧龍光被“記大過”處分)。

第83軍不是全軍從正麵突圍的,其所轄第156師(師長李江,從下關渡江)大部沒接到突圍命令,最後選擇了向下關撤退,隻有一小部跟隨該師參謀長姚中英少將(黃埔軍校2期,廣東平遠人)從正麵突圍。走太平門從正麵突圍的,還有第154師(師長巫劍雄,但他本人沒隨隊,而是出下關,從烏龍山渡江)、第159師(羅策群代師長)、第160師(師長葉肇兼任)。

突圍的廣東部隊以葉肇為總指揮,時任第83軍參謀處處長劉紹武(黃埔軍校6期,廣東興寧人)脫險後寫有《83軍南京突圍記》,多少年後讀起來,當時緊張危急的場麵,仿佛就在眼前:

(12日)大約下午二時,忽接長官部電話,找軍長鄧龍光去開會,鄧與參謀長陳文一同前去。五時左右,上校參議柯申甫突然駕駛鄧龍光的汽車來找我。他一進軍部大門,就大叫一聲:“走呀!”……葉肇部作先鋒(葉部入城後未被使用,故集結容易),鄧龍光部作後衛,搶先突圍。於是葉(肇)、羅(策群)、鄧(龍光)、陳(文)等一擁上車。此時廣場已萬頭攢動,水泄不通,將軍的怒罵,汽車的喇叭,均失作用。隻得棄車乘馬,但馬也無回旋餘地,又迫而棄馬步行。那時人都準備輕裝逃命,不少珍貴行李都視如敝屣。鄧龍光的幾枝人參浸製的酒和幾盒頭號的高麗參皆棄諸道旁,無人過問。隻見失卻節製的隊伍蜂擁向太平門方向移動,秩序大亂。我們八時許到達太平門。據報,葉肇、羅策群親自指揮部隊拆除堵塞城門的沙包。我們就在一間守兵用的小房子內靜候出城。當時紫金山的敵炮斷斷續續地向太平門內盲目射擊,麇集在太平門內的我軍迭有死傷,越城之心愈急。九時許,忽然人聲鼎沸,人流蠕動,據報先頭部隊已開路出城,我們就爭先恐後繼續跟上,各顯身手,從城門夾縫之中擠出去……

葉肇和鄧龍光的廣東部隊急於出城從正麵突圍,而教導總隊士兵正從城外陣地撤回城內,準備奔下關渡江,兩股部隊堵在太平門!經交涉,最後教導總隊的士兵同意廣東部隊先出城。在廣東部隊完全奔出太平門後,教導總隊的這隊士兵始湧進城內,他們並沒有覺察到自己踏上了更為危險的道路。

進入12月12日深夜,很多部隊開始突圍或向下關撤時,固守紫金山的教導總隊第3旅還在旅長馬威龍率領下與日軍死戰。直到13日零點以後才開始撤退,這支部隊沿紫金山北麓繞行敵人薄弱的空隙,成功迂回到皖南。在轉年的河南蘭封之役中,馬旅長在與友軍圍攻土肥原賢二第14師團,率軍衝鋒時為日軍擊中,殉國於中原大地。

廣東部隊一出太平門,就遭到日軍第16師團的阻擊,姚中英少將陣亡。但此時日軍還沒意識到中國軍隊開始突圍。到12月13日零點,突圍到至仙鶴門、堯化門時,日軍發現了中國軍隊的意圖。幾次衝擊,廣東部隊都沒衝過封鎖線。第159師羅策群代師長身先士卒,揮動手槍帶隊衝擊:“丟那媽,衝呀!唔好做哀仔呀!(粵語:不要丟臉!)”

衝擊中,羅策群代師長殉國。

12月13日,廣東部隊接近湯山。又一場大戰後,第159師餘部奮勇衝出包圍,向小九華山一線轉進。第160師抵達湯山後,又遭日軍攔截,葉肇和軍參謀長黃植南在戰鬥中跟部隊失去聯絡。此時,第83軍軍長鄧龍光率154師、第156師餘部向淳化鎮方向突圍而去,於21日到達南陵(安徽東南)安全地帶。

從太平門正麵突圍的中國軍隊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除了羅策群代師長外,在突圍中力戰而死的還有第156師參謀長姚中英少將、第160師參謀長司徒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6期,廣東開平人)少將等人,士兵傷亡更多。第66軍軍長葉肇和他的參謀長黃植南的經曆更令人感歎。在與大部隊失去聯係後,他們化裝成村民,於山間潛行,14日轉上寧滬公路,夾雜在難民中,沒想到被日軍輜重部隊抓了壯丁,後僥幸逃脫,艱難抵達上海,返回廣州時已是1938年2月了。

雖然代價巨大,但從正麵突圍的廣東部隊經過浴血奮戰,殺出一條生路,為部隊保留了大量抗日精英。

廣東部隊突圍時,有一點不知道,就是當他們衝到湯水鎮時,把正待在這裏的包括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朝香宮鳩彥親王在內的日軍司令部成員嚇了個半死。因為此時保衛日軍司令部的隻有一個步兵大隊。朝香宮完全不知道從南京突出的中國軍隊的來頭,慌忙急電南京城下的日軍救援,駐在城外高橋門的第9師團人見秀三聯隊火速派了第2大隊救火,朝香宮一幫人才轉危為安。

中國軍隊在陰差陽錯中失去了意外殲滅日軍司令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