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南京夢魘(4)(2 / 3)

12月21日,日軍第6師團從南京開走;23日,第9師團開走;第114師團、山田支隊、第3師團第68聯隊等也陸續離開南京。這時候,隻留下第16師團作為警備部隊駐紮南京,師團長中島今朝吾則被任命為警備司令官,司令部設在國民政府所在地,中島則住進了蔣介石的官邸。

中島將南京分為兩部分,與手下的佐佐木到一旅團長分而轄之。佐佐木手下的野田聯隊和助川聯隊駐紮城內,草場辰巳手下的片桐聯隊和大野聯隊駐紮城外。

從12月22日起,殘酷的“清街”和“良民登記”行動開始了。由於其他部隊已撤離南京,這期間在古都的大街小巷呼嘯而過的盡為中島第16師團的士兵。中島下令威脅殘存的南京市民,必須於三日內往指定地點領取“良民證”,逾期不至,將被處死。

在各個登記點,進行著“良民登記”,先由日軍軍官講話,隨後漢奸翻譯,誘惑人群中的士兵、憲兵、警察和公職人員自動站出來,並對人群中的青壯年男子的手掌、頭部、肩膀等處進行仔細檢查,以確定有沒有當過兵。就這樣,又有2000多人被揪出來屠殺。

但在最恐怖的歲月裏,中國人的反抗依舊存在:

12月中旬,一名潛藏在南京的中國軍人,攜槍摸進第16師團的一個士官宿舍,一舉擊斃十多名睡在裏麵的日軍小隊長一級的少尉和中尉軍官!日本海軍航空兵飛行員奧宮正武的回憶裏談到了這個事件。12月25日聖誕節那天他在南京逗留,在下關江邊發現日軍在處死十幾名中國人。他問原由,一名士兵說:“前幾天的夜裏,有一個勇敢的中國人侵入我們陸軍小隊長級的青年士官的寢室,那裏麵睡著十個還是十一個士官我也不太清楚,中國人把他們全都殺了,所以他們的戰友和部下們為了複仇而要處死那個宿舍附近的居民。”

直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那個中國軍人後來的故事,是與日軍同歸於盡了,還是成功地脫險?無論如何,他都成為南京城內抗擊日軍的一個鐵血傳奇。

即使是遭遇屠殺的中國軍民,在最後的時刻也會爆發出怒火。在烏龍山下的一次屠殺中,有上萬人遇難。進行屠殺的是日軍的兩個機關槍小隊,就在日軍下手後,憤怒的軍民迎著噴射的火舌衝向幾十米外的日軍,雖然一片片地倒下,但最後無盡的人群還是把這兩個機關槍小隊的日軍徹底淹沒了。這時候,站在高處準備焚屍滅跡的日軍汽車隊的士兵也不知所措,最後把油桶一個個推下斜坡,射燃後再次殺戮中國軍民。這個回憶來自於山田支隊士兵藤原審爾的描述,他所說的極有可能是大灣子的那次屠殺。

就算是在最殘暴的日子裏,仍有人性的光輝。

1937年11月12日上海陷落,日軍分兵三路向南京疾進,美辦金陵大學董事會董事長杭立武和該校美籍教師貝茨、史密斯、米爾斯等人溝通,提議設立安全區,作為一個非軍事化的中立機構,為難民提供庇護。為保護廣大市民和無家可歸的難民,南京市政府和衛戍軍司令部接受了這個建議。

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立後,主席由德國人拉貝(德國西門子公司駐京代表)擔當,安全區東以中山路為界,南以漢中路為界,西以西康路為界,北以山西路及以北地帶為界,相當於整個南京城麵積的1/8。安全區裏設有五台山小學、交通部大樓、最高法院、金陵大學、華僑招待所、司法院、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等25處難民所,及各國使館。

委員會由包括拉貝在內的15名外國人和1名中國人(杭立武後隨政府西遷)組成。南京陷落前,走了一批人,最後仍堅持留守南京的有:拉貝(德國人,西門子公司)、馬吉(美國人,美國聖公會)、貝茨(美國人,金陵大學)、史密斯(美國人,金陵大學)、米爾斯(美國人,美國北方長老會)、特裏默(美國人,鼓樓醫院)、李格斯(美國人,金陵大學)、費奇(美國人,美國基督教青年會)等人。

南京陷落當天,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也宣告成立,馬吉為主席,委員有金陵神學院牧師麥卡倫、德國禮和洋行職員克勒格爾、鼓樓醫院外科醫生威爾遜、牧師福斯特、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導處主任(代校長)魏特琳等人。

安全區需要得到交戰雙方的承認。中國方麵已經承認,並拆除了安全區內的防禦工事;但國際委員會卻始終沒有得到日本方麵的答複,而這是事情的關鍵。拉貝有些忐忑。不過,他還是很樂觀的,甚至想等日軍進城後再跟他們協商,他們認為這一切最終都不是什麼問題。

拉貝曾接納一隊正在撤退的中國士兵,在他的力勸下,那隊士兵放下武器進入了安全區。還有費奇,在他的堅持下,有4名不願放下武器的來自廣東的士兵交出了武器。當時,拉貝和費奇給他們的承諾是:保證其人身安全。但後來的情況讓二人悔恨萬分:沒過多久,最高法院難民所裏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和平民大約1300人全部被日軍帶走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