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南京夢魘(5)(2 / 3)

誰下給第10軍司令部的呢?

再看看上海派遣軍的屠殺令。該軍下屬的第16師團士兵澤田正久回憶:“(在南京戰中我所在的部隊)俘虜了1萬多名中國兵,遂報告軍司令官,司令部命令立刻予以槍決。”在這裏,提到了上海派遣軍司令部的命令。師團長中島今朝吾在陣中日記(1937年12月13日)中則說:“因為采取了大體不留俘虜的方針,故決定全部處理之。據知,僅佐佐木旅團就處理掉約15,000人,守備太平門的一名中隊長處理掉1300人,現集中在仙鶴門附近的中國兵約有7000到8000人,不過,要處理這七八千人,必須有相當大的壕溝……”

山田支隊在烏龍山、幕府山周圍俘虜了數以萬計的中國士兵。山田栴二曾向上作過“請示”,得到的答複是:“按軍司令部的責任去幹。”“責任”指的是什麼?顯然是按照命令去屠殺。

命令最初是從哪下的呢?

長勇。長勇是上海派遣軍情報主任參謀,同時還兼著華中方麵軍的參謀。向第10軍下達屠殺命令,用的是他後一個角色。向上海派遣軍下達命令,用的是前一個角色。長勇後來在日本駐朝鮮軍中做聯隊長,曾跟田中隆吉有一次對話,稱自己以司令部的名義將“不留戰俘”的命令下達到了各部隊。

作為“櫻會”二號人物長勇,是最激進的昭和軍閥之一,在殘忍暴躁上甚至超過他的老大橋本欣五郎。這個福岡縣人跟挑起七七事變的一木清直是同學,1944年任駐衝繩第32軍參謀長,戰敗後與軍司令官牛島滿一起自殺。

提到長勇的,還有鬆井石根的副官角良晴,他在《七生賦》中這樣記載:當時下關聚集了13萬中國軍人和平民,欲渡江而無船。

第6師團的人詢問如何處理,長勇回答:攻擊。

按角良晴的說法,當時他將此事稟告鬆井,隨後有這樣的對話:

鬆井:13萬中國人,都殺了不好吧,隨他們去吧。

長勇:裏麵可能有敗殘兵。

鬆井:也許有吧,但放了他們,可避免我軍軍紀太過混亂吧。

長勇:是。

但當第6師團再次詢問如何處理時,長勇依舊說:攻擊。

角良晴作為鬆井的副官,在對話的記錄中,有意為主人開脫罪名(當時鬆井應在蘇州或上海),但卻從側麵記述了長勇之殘酷。而且,這個事件並非角良晴單方麵記載,在日本貴族院慰問團團長德川義親那裏也有類似的記載,按德川的描述,麵對軍民夾雜的人群,日軍機槍手“有些猶豫”,但長勇抽刀親自把機槍手砍了,又換了別的機槍手。這個描述雖然誇張,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多個人在回憶中都提到長勇。而且,長勇自己也承認命令是他下達的。

當然,長勇之外,朝香宮鳩彥、柳川平助、塚田攻、飯沼守、武藤章、田邊盛武等人對屠殺令的發出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華中方麵軍司令官鬆井石根,應負總體上的責任。

進入南京後,鬆井也確實對不執行整肅軍紀命令的中島今朝吾、武藤章等人進行了“訓斥”,並專門召開會議說軍紀問題。

會議上,鬆井說:這所有的努力,就因為這暴行,一切都完了。

鬆井說完後,被召集起來的中島今朝吾、穀壽夫等人都笑了。中島還說:那是應該做的。

但無論鬆井在當時的日記中對發生的事情感到“失望”,還是戰後受審時流露出的“懺悔”,都無以挽回1937年冬天南京的慘烈場麵。作為當時的一軍最高統帥,鬆井不能約束自己的部下,他罪責難逃。

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鬆井石根應為南京大屠殺在總體上負責;

朝香宮鳩彥、柳川平助、長勇,則是南京大屠殺最高責任人,即下命令者;

塚田攻、武藤章、飯沼守、田邊盛武等參謀則推波助瀾;

中島今朝吾、穀壽夫、山田栴二、吉住良輔、末鬆茂治、草場辰巳、佐佐木到一以及諸多聯隊長是南京大屠殺的直接責任人。

在大屠殺中,哪支日軍部隊暴行最重?

幾乎所有的文章都習慣這樣入筆:“在鬆井石根和穀壽夫的指揮下,日軍開始了長達6周的大屠殺。”當時,之所以這樣定義第6師團,是因為該師團是第一個殺入南京城的,而且它的師團長穀壽夫在戰後於南京接受了審判並被執行槍決,為人們所熟知,所以給很多中國人留下第6師團是南京大屠殺首犯,甚至是唯一施暴部隊的印象。

第6師團罪行罄竹難書,自不必說。在大屠殺中,下關江邊是第一大屠場,第6師團駐紮的雨花台、中華門排在第二的位置上,從南京陷落到12月21日第6師團開向蕪湖,在這八九天裏,每天都有中國戰俘和平民被帶到這裏屠殺。

但第6師團並不是南京大屠殺中殘殺中國軍民最多的日軍師團,殘殺中國軍民最多的師團是中島今朝吾的京都第16師團。

因為這個師團是南京警備部隊,駐紮南京時間最長,12月21日以後的暴行,都可以計在第16師團的名下。這些暴行加上21日以前該師團的暴行,就可以判定,在整個南京大屠殺期間,這支來自京都的部隊屠殺中國軍民最多,這個數字有可能超過1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