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明發現 第五章(2)(1 / 1)

打字機的誕生,曾被西方曆史學家稱為是“人類文化史上繼造紙術和印刷術之後的第三項文化工具的發明”,給拚音文字“打”出了“書寫革命”的“福音書”。

19世紀,辦公室裏辦事員一統天下,他們坐在高級寫字台旁,用手費勁地寫著各種東西。訂貨單、發貨清單、商務函件和報表,全都是用筆蘸墨水寫成的,勞累不堪。於是人們試圖發明一種使這個工作變得容易些、快速些,並且更為有效的機器。

史載最早的打字機出現在1714年,一位名叫亨利?米爾的英國人首先登記了發明專利。據說米爾發明的這種機器,“無論什麼文章都可以用它寫在羊皮紙上,其整潔清晰的程度與印刷品毫無區別”。然而,沒有人知道它的模樣,甚至不能夠描述它看上去像什麼東西。如同不能相信一隻抽象的烤雞能填飽肚子,我們無法確定和相信米爾發明的這台機器。

相比之下,我們都認同這樣一個說法--打字機是愛情的產物。

發明者叫肖爾斯,他的妻子在一家單位當秘書。由於妻子工作忙,經常將做不完的工作帶回家,連夜趕寫材料,非常辛苦。肖爾斯怕把愛妻累壞了,經常幫助她抄寫,有時寫到深夜,兩人往往都寫得手酸臂疼。於是,肖爾斯就有了發明寫字機器的想法。最初,肖爾斯打聽到一個名叫白吉納的技工曾與自己的一位朋友研究過寫字機器,於是肖爾斯去找白吉納。白吉納很喜歡肖爾斯的認真勁,將他去世的朋友斷斷續續研究了10多年沒有成功的寫字機機體模型送給了肖爾斯。肖爾斯把這些寫字機雛形的機件寶貝似的搬回家,開始了艱苦的研究工作。可是,研究到形狀時他碰到了麻煩。因為字鍵在上、下的設計結構:字臂不能太長,否則,就像樹根一樣盤在下麵,既複雜又不實用。可是字臂太短,又不能運用自如,因此,使他的創造陷入停滯階段。有一天深夜,肖爾斯工作得累了,到院子裏去散步,回到屋裏再想重新工作時,一抬頭,看到他太太彎著背寫字的側影。就在這一瞥之下,肖爾斯內心深處激起一陣輕微的顫動:燈下那個美麗的影子,是多麼感人的一幅畫麵!他覺得坐在那裏的不再是他太太,而是他苦思冥想的打字機形狀。如果把他太太的頭當做字鍵,彎曲的臂當做字臂,這種結構不是很理想的設計嗎?肖爾斯不禁跳了起來,喊道“姬蒂,我成功了!”正在聚精會神抄寫東西的肖爾斯太太聽到這一聲喊,嚇了一大跳,睜著充滿驚恐的大眼睛,以為丈夫為搞發明神經錯亂了。肖爾斯根據新產生的靈感,又改進了寫字機的構造。經過4年的努力,終於在1867年冬天發明出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機。就像後來出現的無數打字機一樣,這種打字機有一個鍵盤、一些鉛字連動杆和一條油墨絲帶,雖然它笨重難看,但它的確是現代打字機的始祖。

從第一個打字機的出現到第一台有實用價值的打字機麵世大約經過了150年。由於能夠借鑒各種初期打字機的研製經驗,現代打字機本身的結構已是瓜熟蒂落,各式的打字機紛紛麵世,人們慢慢開始喜歡上這種能為自己減輕負擔的機器。

但在如何排列字母鍵的問題上,卻遇到了不小的麻煩,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則又是一個發明故事。

在美國“南北戰爭”硝煙滾滾的時候,林肯總統高舉著《解放宣言》的偉大旗幟,把美國內戰推進到“以革命方式進行戰爭”的重要階段。在北方重鎮芝加哥稍北一點的密執安湖畔,坐落著美麗的港口城市--米爾沃基。北方軍隊節節勝利的喜訊不斷傳來,使身為報館編輯的克裏斯托弗?肖爾斯感到分外激動。此時的肖爾斯,時刻掛念著戰局的發展,迫切期望能盡快報道北軍的戰績,可他的打字機卻隻能按一下停一下地一字一頓地斷斷續續的打出字來,問題就出在鍵盤上。按照常規,肖爾斯把26個英文字母,順序地排列在鍵盤上,ABCD,然後是EFG……為了使打出的字跡一個挨著一個,這些按鍵不能相距太遠。打字的時候,隻要手指的動作稍快,按鍵連著的金屬杆就會你擠我,我擠你,相互發生幹涉現象。肖爾斯決心解決這個問題。他找來一本字典,粗略地統計了英語中哪些是最常用的字母,然後重新安排了字母鍵的位置。他把所有常用字母之間的距離,都排到盡可能遠一些,讓手指移動的過程盡量延長。這種方法最終取得了成功。手指、按鍵、金屬杆,有條有理地連續運動。“噠噠噠……”肖爾斯激動地打出了一行字母,如同印刷字一樣精美:“第一個祝福,獻給所有的男士,特別地,獻給所有的女士!”肖爾斯“特別地”把他的發明奉獻給婦女,他可能想到,要為她們開創一種亙古未有的新職業--“打字員”。肖爾斯發明的這種鍵盤,從1860年一直沿用至今,我們把它稱作“QWERTY”鍵盤,因為該鍵盤第一行,從左至右排列著這六個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