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獨孤氏是個頗有心計的女人,她可不是拿幾句話能哄倒的,非要丈夫立個誓言不可。楊堅拗不過她,隻好按照獨孤氏的要求在自己的房內擺好香燭,夫妻雙雙跪地,向蒼天鄭重表白:“誓無異生之子!”。楊堅從此記下了自己的這個誓言,決不和其他任何一個女人再生孩子。對此,獨孤氏當然比楊堅記得還牢,她時時處處監督著丈夫,不讓他和別的女人來往。楊堅因為有誓言在先,即使貴為皇帝也不敢造次,認真過著一夫一妻製的生活。雖然後宮佳麗成群,他有淫心而無淫膽,隻好老老實實服從獨孤老妻的約束管理。
敬重說
獨孤氏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又出身於高官家庭,盡管足不出戶,卻很關心朝政,熟悉時局,經常為丈夫出謀劃策,而且言無不中,計無不成,使楊堅一次次化險為夷,不斷取得新的勝利。比如,在對女兒的婚事上,獨孤氏表現出了可貴的遠見和果斷。其女楊麗華長大之後,獨孤氏一手操辦了女兒的婚事,將其嫁給周武帝的兒子宇文為妻。對此,楊堅有滿肚子意見。理由是這位太子生性頑劣,喜好女色,就算以後順利繼位,也非賢明之君。況且,女兒比女婿的年齡還大,極易遭到拋棄,責怪妻子所擇非人。獨孤氏對於丈夫的世俗之見毫不理會,她不冷不熱地說:“宇文是當今太子,他再不成器,身上流的也是皇家血脈,隻這一條就足夠了。”獨孤氏的選擇有她的道理,姐姐為周明帝的皇後,已經領受了恩寵無比的味道,如果自己家裏再出個皇後,那將是罕有其匹的榮耀。作為獨孤氏而言,她需要的不僅僅是滿足一下虛榮心,更需要為丈夫創造爭奪天下的條件。事情果如獨孤氏所料,周武帝不久死去,女婿宇文繼承皇位,是為周宣帝,女兒楊麗華被封為皇後。楊堅也因此而躍升為上柱國、大司馬,後又疾升為大前疑(位同丞相)。皇帝如果外出,則由他總攬所有政務。
楊堅成為國丈之後,不久飛來一場禍事。楊皇後因規勸皇帝而冒犯天顏,宇文竟逼皇後自盡,還要夷滅皇後全家!多虧內史、上大夫鄭澤講情,楊堅一家才轉危為安。
這場風波使獨孤氏寢食不寧,她認為隻有讓丈夫外放,才能實現長遠大計。經過努力,大象二年(580)五月,楊堅被外放揚州任總管之職。剛要上路,內宮傳出意外消息:皇帝飲酒中毒,已經兩天昏迷不醒。獨孤氏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力勸丈夫暫緩外出。她認為,萬一皇帝駕崩,時局必然動蕩,如果遠離京城,後果不可設想。在她的布置籌劃下,楊堅假裝失足扭傷,不能行走,他和鄭經聯合起來,借宣帝昏迷之機,任命楊堅為輔政大臣。宣帝駕崩,扶7歲的皇太子宇文闡登位,楊堅獨攬了朝政。這一來引起宇文氏諸王的強烈不滿,趙王宇文招設下“鴻門宴”,想要謀殺楊堅。多虧護衛人員拚死相救,楊堅才幸免一死。獨孤氏及時提醒丈夫借機起事,楊堅又想起當年趙昭那話:“必大誅殺而後定”,決定開始實現“為天下君”的目標,討伐所有的反對者。他先命人告發趙王與相州(治所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總管尉遲迥企圖叛亂,牽連坐罪,一口氣殺了5個親王及其家屬,又殺掉6個反對他的大將。大定元年,也即開皇元年(581),逼小皇帝讓位,楊堅登基為帝,建立了隋朝,曆史上稱他為隋文帝,獨孤伽羅也實現了當皇後的夢想。
隋文帝深知,自己能夠執掌天下,與皇後的幫助和支持是分不開的,對於這位發妻於敬重中帶有畏懼。凡遇軍國大事,隋文帝經常征求皇後的意見。一時拿不準的事情,要回後宮同她商議之後再作決定。後來,獨孤皇後幹脆與隋文帝同乘一輛禦輦上朝,至金殿前而止,然後目送皇帝進殿。如果聽到楊堅處理政事有誤,就讓宦官隨時前去匡諫改正。皇帝退朝時,帝、後二人一同乘輦回宮,朝臣們都很敬慕這一帝一後,尊稱他們為“二聖”。麵對這樣一位“女聖”,隋文帝自然敬畏有加,不敢再拈花惹草了。
懼內說
獨孤氏是曆史上有名的妒婦。《隋書·後妃傳》稱她“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禦”。前麵已經說過,她尚未大貴時,就要丈夫發誓不與其他女人生孩子。本來,情人間的這種誓言最狗屁不如,然而獨孤氏對於這類事情卻最最認真。她容不得任何女人與她爭寵,一旦發現這種對手,就毫不留情加以製裁,甚至刀斧相加也不手軟,殺害尉遲氏就很能說明問題。
開皇十九年(599),隋文帝新建的仁壽宮落成,皇帝與皇後本欲一同前去巡宮,不巧獨孤皇後身體不適,隋文帝隻好帶了幾個親信去仁壽宮視察。他見宮殿造得很好,心裏十分高興,不免多喝了幾杯,遂選了一間宮室休息。一名宮女前來獻茶,立刻打消了隋文帝的倦意。但見她蠻腰擺柳,儀態非凡,不禁一陣陣心旌搖蕩。經詢問方知是老對手尉遲迥的孫女,坐罪入宮已有4年。隋文帝看著這位楚楚動人的少女,一種報複的快意湧上心頭,便急不可耐地拉她上床,匆匆做了雲雨之事。這事被獨孤氏知道後,雌威大發,她一麵厲聲斥責隋文帝的背誓行為,一麵派人把尉遲氏偷偷殺了。並以此曉諭後宮,凡是想得到皇帝寵幸者,即以尉遲氏為例!眾多後宮佳麗個個花容失色,害怕因此丟掉性命,便像躲避瘟神一樣躲著皇帝。隋文帝見皇後妒意如此,又不敢因這種事在宮內發作,便怒氣衝衝騎上一匹快馬,出長安城北門,馳入山穀20多裏。大臣高、楊素聞訊隨後趕到,苦諫皇帝回宮,隋文帝仰天歎道:“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趕忙勸說道:“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隋文帝當然能拈得出孰輕孰重,“駐馬良久,中夜方始還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