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皇後也許感到自己做得太過分了,待隋文帝回宮時擺上酒宴,流涕認錯。高、楊素又在一旁極力說和,才化解了這場風波。可是高卻因此而觸了黴頭,因為他說過皇後不過是一婦人,遭到獨孤氏嫉恨,不斷散布高的壞話,終於導致此公被黜(事據《隋書·後妃傳》)。
獨孤皇後不僅在自己的皇宮稱霸,連其他人的小妾她也銜恨,發現誰的小妾懷孕,必定勸說隋文帝對其痛斥。像被廢的皇太子就因為多了幾個小老婆而吃了大虧,他的愛妾雲氏也被獨孤氏害死。諸王、大臣凡有小妾者,無不提心吊膽,生怕讓這位皇後醋意大發,進而也使自己因此倒黴。當時的一些大臣以沒有小老婆為榮,而且獲準提升的機會很多。那些受小妾“連累”的大臣知道了這個訣竅,紛紛拋棄自己心愛的女人,裝模作樣地隻愛結發妻子。可以想見,本來懼內已成習慣的隋文帝,麵對這種環境和氛圍,怎能不帶頭實行一夫一妻製呢?
獨孤皇後可以管住皇帝,可以統馭後宮,甚至還能阻擋別人娶小老婆,可是她沒有辦法操縱自己的壽命。仁壽二年(602)八月甲子夜,獨孤皇後在永安宮病逝。妒者短命,她隻活了50歲,葬於太陵。
獨孤皇後去世之後,可憐的隋文帝始得解放,能夠隨心所欲地與宣華夫人陳氏、榮華夫人蔡氏等女人親近。誰知這一放縱,幾個女人再也容不得皇帝有所空閑,你爭我奪,恨不能把老頭子掏幹。隋文帝無緣享受這種豔福,很快染上疾病。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這才明白縱欲實在不是什麼好事,重又思念一夫一妻製的好處。臨死前,對侍者說:“使皇後在,吾不及此。”(引見《隋書·高祖本傳》)。仁壽四年(604)七月丁未日,隋文帝駕崩於仁壽宮大寶殿,終年64歲,與獨孤皇後同葬太陵。奇怪的是這一對帝後“同墳而異穴”,大概隋文帝擔心在另一個世界仍受獨孤氏的嚴厲管束,所以采取這種葬法,看來死後他還是“懼內”。
對於隋文帝是否認真實行一夫一妻製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認為是誇大其辭,與事實並不相符。理由是,自開皇二年(582),隋文帝就大致參考《周禮》決定了內宮之式,隻是“省減其數”,不夠詳備,但是嬪妃3員、世婦9員、女禦38員等人數還是有的。據《隋書·後妃傳》記載:“初,文獻皇後(獨孤氏)功參曆試,外預朝政,內擅宮闈,懷嫉妒之心,虛嬪妾之位,不設三妃,防其上逼。自嬪以下,置六十員。”從這段記載看,獨孤氏確係一位內擅宮闈的妒婦,之所以“不設三妃”,是為了減少競爭對手,當然也防備皇帝與這幾位身份較高的女人親近。而嬪以下“六十員”,與獨孤氏有較大距離,沒有資格和實力同她較量,她無須防備和嫉妒這些女人。獨孤氏出身高貴,姐姐和女兒都是皇後,她豈能不知後宮之禮?如果真要皇帝同她一人相好,還要那60個女人做什麼呢?再說,她總不能把皇帝拴到身上,他要真和後宮的女人親近,皇後能看得住嗎?事實上隋文帝還寵愛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宣華夫人陳氏。據《隋書·後妃傳》記載,她是陳宣帝陳頊的女兒,“性聰慧,姿貌無雙。及陳滅,配掖庭,後選入宮為嬪。時獨孤皇後性妒,後宮罕得進禦,惟陳氏有寵”。可以說這位宣華夫人是獨孤氏在世時可以與之爭寵的女人,由此看來隋文帝實行的還不能算是真正的一夫一妻製。
曆史上確實有真正的一夫一妻製帝王夫妻,如北朝時期西魏廢帝元欽,他隻守著一個名叫宇文雲英的女人。元欽當太子時,她是妃子。元欽當皇帝,她進位至皇後。偌大宮殿空空蕩蕩,元欽始終沒有冊立其他妃嬪。不過,元欽隻當了兩年皇帝,似乎時間太短,而金朝宣宗皇帝完顏雍在位29年,卻始終沒有冊立皇後,他心中的位置,隻有未做皇帝時的發妻烏林答氏一人,至死他的中宮都一直空著。以上兩例才是真正的一夫一妻製帝王夫妻,隋文帝尚無資格入此行列。
隋文帝為什麼實行一夫一妻製?他實行的是不是真正的一夫一妻製?目前仍然存有爭論。弄清這個問題,決非楊堅一家一戶的小事,對於研究隋初宮廷製度、朝政建設、勳戚關係等都會有所幫助,期望能夠找到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以解開這一不大不小的曆史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