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大臣們關鍵時刻的苦諫,促使高宗正確地選立了皇子。趙瑗與趙璩比較確實難分伯仲,但在文武大臣中間,就聲望和人緣來說,趙瑗還是優於趙璩。比如嶽飛人京奏對,見到趙瑗,覺得他英武俊偉,可以立為儲君,為此還上了密奏;老臣趙鼎也多次在皇帝麵前稱讚趙瑗。這些做法雖然引起高宗的反感,可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於秦檜偏袒趙璩,再加上他鉗製輿論,很長時間人們忌談選立皇子之事。秦檜死後,立儲之事重又提起,晉原人閻安在考進士的策文中借機發了一通議論,他認為高宗在太祖後裔中選立皇子已經過了20多年,一直議而不決,儲君至今未定,不知要考驗到什麼時候?如再拖延下去,佞臣當生異望,繼而朋比結黨,成為社稷遺禍,這樣麻煩可就大了。這篇策文洋洋數千言,用語犀利,說理透徹,深深觸動了高宗,遂欽定閻安為探花。大臣張燾及時上疏:兩位宗子“誰為君,誰為臣,應當曉諭天下”。宰相湯恩退等一批大臣也紛紛上疏諫言,勸說高宗快立皇子,可是依然不見動靜。就在這時,利州(今四川廣元市)提點刑獄範如圭把仁宗時期名臣請求建儲的奏章搜集到一起,呈給高宗,終於使他感悟,認為這事如果再拖就要失信於天下。他考慮再三,接受了宰相的意見,趙瑗既然封了真王,就應該確定為皇子身份,朝廷做事要符合禮製,就幹脆封趙瑗為皇子吧!
其四,趙瑗的體魄強於趙璩,具有擔當大任的有利條件。從史料記載看,趙瑗幼時身材削瘦,體質一般,為此差一點落選,想不到他後來長得英俊魁偉,懍懍一表,望而知為廟堂之器。而趙璩雖然也是儀表堂堂,但與趙瑗比較起來就差一大截。據史料記載,這與趙瑗有誌進行北伐、恢複北宋疆域有關。趙瑗十分注意鍛煉身體,尤其喜愛騎馬,而且具有嫻熟的騎術。一次,他策馬奔馳時間過長,弄得人困馬乏。快到宮殿前,乘馬突然竄入殿前廡廊,因為廊簷很低,眼看就要把趙瑗從馬上撞下來。隻見他不慌不忙用雙手攀住廊簷懸在半空,輕鬆脫離了險境。還有,趙瑗很喜歡打馬球,常召集軍中好手前來較量,就是刮風下雨也不耽誤比賽。由於長期堅持體育活動,使其體質非常強健,像嶽飛這樣的武將對他都很喜歡,足見其英武非凡。高宗皇帝明白,宋金兩國將要長期對峙,戰爭隨時可能發生,作為戰時的帝王沒有強壯的身體是不行的,在選立皇子時宋高宗不能不考慮這個條件。
從以上幾點來看,趙瑗之所以被確立為皇子,有內外各方麵的優勢,並不僅僅在於他經受住了女色的考驗。其實,作為封建帝王來說,“寡人好色”算不上什麼大的毛病。宋高宗自己有嚴重的男性疾病,在這方麵毫不示弱。據《宋史》記載,紹興三十一年(1161)六月,一次性“出宮女三百九十人”,但他沒有落下好色之名,《宋史》評論他卻是“恭儉仁厚”,可見占有幾位宮女根本算不上什麼問題。而這時的二位宗子都已位居郡王,並且早已過了結婚年齡,如果僅憑這點決定誰為皇子,傳開以後豈不遭人嘲笑?退一步說,假若趙瑗也同宮女們發生了性關係,宋高宗還要從頭再培養宗子嗎?再說,用處女檢驗他倆是否好色的辦法可靠嗎?宋高宗也許永遠不知道,他剛開始實施這一計劃就被趙瑗的老師史浩一眼看穿,此人及時提醒趙瑗謹慎行事,趙瑗在美色麵前約束了自己,從而取得了高宗皇帝的好感。如果不是史浩先生的提醒,那10個宮女是否還能保持處女之身恐怕還得另說呢!
宋高宗以處女選皇子的辦法在曆史上留下了笑柄,趙瑗是不是占了10個宮女清白之身的便宜,在曆史上多有爭論,究竟是哪種原因讓趙瑗坐上皇子的座位,恐怕隻有高宗本人才說得清楚。從確立皇子的結果來看,證明宋高宗的眼光沒錯,紹興三十一年九月,金主完顏亮率60萬大軍侵宋。十月,宋高宗決定親征。十二月,收複泗、和、楚、汝四州,高宗駕臨建康(今南京市),趙瑋(即改名前的趙瑗)隨駕前往。在抗金前線,趙瑋夙興夜寐,孜孜不倦,一麵及時整理各種奏章文書,一麵親自照料高宗的生活,受到上下左右的一致稱讚。而這時的宋高宗,經過多年顛沛流離,早已身心疲倦,眼看疆土收複無望,金人又頻頻南侵,覺得不如早點把這個爛攤子交給皇子。紹興三十二年五月甲子日,詔立趙瑋為皇太子,更名,在紫宸殿舉行內禪之禮。六月十日,詔皇太子即皇帝位,是為宋孝宗。高宗趙構自稱太上皇,他高興地說:“我把社稷托付得當之人,沒有什麼遺憾了。”對此;史書有段比較中肯的評論:“高宗以公天下之心,擇太祖之後而立之,乃得孝宗之賢,聰明英俊,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可謂難矣哉!”。
宋孝宗在南宋9個皇帝中確實很難得,他的皇位來得也算“難矣哉”。可是從他與那10個宮女的遊戲看,其皇位來得似乎又太容易了。真耶?假耶?誰能真正說得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