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之裝飾特色(1 / 2)

沈陽故宮建築作為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一部分,離不開其所處的曆史背景,受整個曆史大環境的影響。同時,又由於其相對封閉的地域特征及民族的相對獨立性,其裝飾藝術必然擁有自身的特色。

多民族文化融合之裝飾紋樣

沈陽故宮建築裝飾圖紋多屬於外來紋樣,主要來源於中原漢族、藏族及蒙古的圖案紋飾,並經過一定的藝術加工,使之符合滿族本民族的民俗和審美特性,具有濃鬱的時代特征。早期建築上龍的造型突出,神態威猛,體量巨碩,應用廣泛,與建築結合得非常緊密。在做法和龍的形態及細部紋飾上,均不是首創,而是沈陽故宮的建造者在借鑒了漢、藏等不同地區的各種做法的基礎上,按照沈陽故宮的使用者——滿族人的審美要求,重新組合創新,形成目前獨特的做法,創造了生動而有幾分原始、粗獷而有幾分濃烈的藝術風格。獸麵也是沈陽故宮建築裝飾的重要代表,是滿族特色的重要體現。滿族人在借鑒藏傳佛教獸麵的裝飾位置及構造做法的同時,又按自己的喜好對其加以變形,將直角變為彎曲的羊角,而不用牛角或鹿角,麵部也有所改動,令其符合本民族的審美和心理需求。建築中以狗為題材做裝飾也是沈陽故宮的一大特色,這和滿族視狗為聖物和保護神有關,體現了濃鬱的民俗特色。羊也是滿族人常用的裝飾題材,在沈陽故宮中的應用則有自己的特點。屋脊走獸的行列裏采用了羊的造型,模仿藏傳佛教的獸麵裝飾也加進了羊角的元素,說明滿族人對羊的喜愛。羊的造型的大量出現是女真人畜牧業發達的結果,建州、海西女真長期受益於蒙古遊牧民族的影響與鬆花江流域便利的水草條件,畜養牲畜很多,對牲畜的依賴性很強。早期女真族在祭祀他們的神祇時,就沿襲草原牧民的風習奉獻羊隻。

從沈陽故宮建築的裝飾紋樣中,我們可以看到滿族人對外來文化及其紋樣逐漸地融合、吸收和接納的過程。早期裝飾紋樣的特點明顯反映了清早期滿族人的宗教信仰、民族意識和審美觀念,體現出滿民族在對待外來文化方麵的態度及其所受到的廣泛影響。

多民族文化融合之彩畫

大政殿室內藻井外環設八塊“五井”天花,五井中上為雙龍,下雙鳳,居中為梵文天花;大殿中心藻井中層外環為八塊寫有“福祿壽喜”的文字天花。把傳承於藏傳佛教的梵文天花放在居中的位置,則說明了藏傳佛教在清初統治中的重要地位。鳳凰樓二層早期天花彩畫共十八組,每兩幅構成一組,中心兩組為梵文天花,四角分別為篆體漢字“萬壽無疆”,邊均飾蓮文;餘者皆以鸞鳳彩雲為主圖,姿態相同,兩兩相對。天花分別以紅、藍、黃、白、金等顏色描繪,既鮮豔又不失穩重,其紋飾不但體現出皇家建築的高貴,還帶有濃厚的藏傳佛教藝術特點。梵文天花傳承了藏傳佛教的裝飾藝術,龍、鳳及“福祿壽喜”文字天花又是借鑒了漢族的建築藝術成就。在同一座建築中,集中了不同民族的裝飾藝術成就,說明了滿族人對外來文化吸納並為我所用的民族性格。

鳳凰樓三層室內梁架上寶珠吉祥草彩畫無論紋飾構圖、設色都含有濃重的滿、蒙民族的藝術特征。古代寶珠圖案的產生是漢、藏文化融合的產物,清初三寶珠吉祥草彩畫應是滿族采用了古代傳統寶珠圖案,並將其融入滿族文化藝術的創作構圖中。寶珠吉祥草圖案紋樣在明代早已被廣泛運用於彩畫、雕刻裝飾之中,但是主要以輔助主題的地位出現,並沒有作為獨立的主題紋樣來施用。尤其是彩畫的設色,其主色或運用朱紅色或運用丹色這樣兩種極暖的顏色,並用做彩畫的基底色,而青綠等冷色,隻用做占彩畫少量麵積的細部花紋,這個設色特點與我國滿、蒙民族地區的大多數彩畫的設色風格是非常一致的。因為該種彩畫所運用的主色是暖色,所以彩畫的總體色彩必然呈現為暖色調,這類彩畫的效果可給人以紅火熱烈、興盛吉慶的強烈感受。

沈陽故宮早期的建築彩畫,其設色規範與清中、後期的規範做法又有很大不同。崇政殿、清寧宮室內清早期建築彩畫,以青、綠、紅、金色為主色,其中紅色占很大比重,這與滿、蒙民族地區的大多數彩畫的設色風格是非常一致的。鳳凰樓三層室內梁架及與其同期建造的福陵、昭陵建築中的寶珠吉祥草彩畫以紅色為其主要基色,整體格調濃重古樸、熱烈吉祥,為現存清前期彩畫中不可多得之作。沈陽故宮中這些早期彩畫的色彩效果,似乎也具有這種粗獷和剽悍之美,這是在別的地區很難看到的一種特殊的美。

琉璃裝飾

沈陽故宮建築的琉璃裝飾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早期建築的琉璃裝飾在色彩與題材上明顯不同於乾隆時期加建的建築。按照中國古代的禮製,隻有皇家宮殿、神佛廟宇、王公府邸等才可以使用琉璃裝飾。後金建遼陽宮殿時已開始將其用於屋頂和室內地麵,及至營建沈陽宮殿又有了明顯進步,大政殿、崇政殿、大清門、鳳凰樓、台上五宮即為其典型代表。早期建築琉璃裝飾很有特點,它是按照滿族審美習俗和當時燒製技術提供的可能,采用多彩琉璃件,同時增加了使用部位。屋頂前後坡兩個大麵積以黃色琉璃瓦為主調,但靠近脊、簷之處換用綠瓦,勾頭、滴水也用綠色,為“黃琉璃綠剪邊”的做法。正脊、垂脊、博風等構件亦為相似色調,黃色為地,上麵的行龍、寶珠、瑞草、鳳凰等用綠色、藍色等色彩,對比鮮明,主體圖案醒目。處於屋頂最高位置的螭吻則以綠色為主色,隻在尾中段用少量黃,以與黃調為主的正、垂脊相區別。山尖加飾的琉璃懸魚也用黃加綠、藍色,上部圓形,內浮雕盤龍,下為如意狀花卉,使灰色的山麵增添了鮮豔祥和的氣氛。這些都可以見到區別於中原宮殿的裝飾,且無一不表現滿族人喜愛火爆熱烈色彩和淳樸自然紋樣的傳統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