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石家莊遠古的先民在滹沱河沿岸建造房子,燒製陶器,甚至發展桑蠶紡織業。那麼接下來,我們這一帶的人類如何發展呢?
第一個故事:先商祖先從這裏走來。
20世紀50年代修築黃壁莊水庫的時候,在滹沱河南岸發現一座古城遺址,這就是平山縣最古老的城垣——蒲吾縣城遺址。
這座蒲吾城,在漢代是蒲吾縣的城池,而在此之前的戰國時期名叫蕃吾,在古音中也讀作番禺。據說廣州市的番禺這個地名,就是當時從東垣城走出去的著名將領趙佗帶到嶺南的一個地名。滹沱河畔的這個番禺,可是了不得的地方,因為這裏是先商民族的發祥地。
這裏與一個人物有關,就是先商民族祖先契。
提起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概括為華夏文化),都要從夏朝的曆史開始說起。夏朝就是在冀州治水的大禹的兒子啟建立的王朝。
曆史謎案,滹沱流域為什麼沒有夏朝遺蹤?
專家論爭,商民族的祖先是否從蕃吾肇興?
考古探秘,汦水河畔可曾塵封著先商文明?
在滹沱河流域的石家莊區域內,無論是考古發現,還是曆史傳說,都找不到夏朝文化的蹤跡。難道在夏文化和夏王朝發展的近千年時間裏,石家莊滹沱河流域被擋在了文明的大門之外?石家莊滹沱河流域出現了文化斷層嗎?
其實不然,這是因為這一帶是另一個部落商族的肇興之地,而且就是他們的後裔消滅了暴虐的夏朝最後一位君王桀,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有文字記載的奴隸製王朝商。
商族始祖的故裏在哪裏呢?關於商族的起源,古代典籍記載了一些傳說。
傳說在堯舜時期,有一個強大的商族部落從北方興起,它的始祖是契。契被唐堯封為司徒,虞舜的時候,曾幫助大禹治水。
在一些曆史典籍中,記載了契出生的地方。《史記·殷本紀》引用《世本》說“契居蕃”。商族始祖契的發祥地就是“蕃”。這幾乎沒有爭議。可是,“蕃”在哪裏?曆來爭執不休,眾說紛紜。有人說商族的始居地在今陝西境內,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認為“蕃”,應該是魯國的蕃縣,今山東滕縣。還有人說商族的起源地在河南的豫北,另有學者認為,遼寧朝陽、內蒙古自治區赤峰一帶的紅山文化發祥地,是商民族居住的蕃。這些論斷,都存在自相矛盾的缺陷,尤其是很難從文獻、傳說與考古學證據三個方麵相互印證。
其實,商族先祖的居住地,就在滹沱河畔、黃壁莊水庫一帶,就是漢代的“蕃吾”,這可以得到文獻、傳說、考古學文物等一係列證據的證明。
首先,“契居蕃”的蕃,就是平山縣的“蕃吾”,這從字音上可以得到印證。在古代,蒲吾、蕃吾、番禺,讀音是一樣的,因此,契居蕃,就是居住在蕃吾。
其次,《世本》記載“昭明居砥石”,昭明就是契的兒子,那麼砥石在哪裏?
郭沫若先生認為,昭明所居之砥石,在河北省元氏、高邑一帶水、石躋水流域。直到今天,高邑、臨城一帶的河,仍然是一條重要河流。
如果說,文獻典籍記載的諸家之說,難以消除曆史的疑問,那麼,當我們把求證的觸角深入到滹沱河流域地下,喚醒數千年歲月淤積的文化層,能為迷霧重重的商族始祖的發祥地提供明確的物證嗎?
1954年冬,在石家莊市區發現的市莊遺址,出土了石器、骨器和陶器,經鑒定為先商文化遺址,這是河北省最早發現的先商文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