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昭王北征娶房氏、邢國出兵衛侯(3 / 3)

從這個意義上說,李中佑似乎把壞事辦成了好事,給後人留下了這件珍貴石刻。

大家如果有興趣,抽空可以到讚皇縣嶂石岩瞻仰一下這塊石刻,領略一下久遠的文化滄桑。

曆經滄桑,周王朝在元氏留下了什麼遺跡?

重見天日,青銅銘文透露怎樣的故國隱秘?

大師揭秘,小諸侯如何抵禦北戎頻頻來襲?

第三個故事:邢侯委派臣諫駐守國。

這個故事,得從元氏縣的一項考古發現說起。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元氏縣西張村發現了一處重要的西周遺址,陸續發現並發掘了兩座保存完整的西周墓葬。在這兩座西周墓葬中,出土了很多青銅器、玉器。青銅器包括禮器、兵器、工具、車馬器等。

這兩座古墓的發現,對於研究西周諸侯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其中出土的“臣諫簋”與“叔父卣”兩件青銅器上的銘文,解開了一個曆史之謎。

那麼,是誰解開了這個神秘的曆史之謎呢?他就是著名考古學專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先生。

李學勤先生根據銘文記載的內容,揭示了一段史書中沒有記載的曆史,揭示了位於元氏縣一帶的一個西周諸侯的故事,使塵封了三千多年的古國再現於世人麵前。

元氏縣這處遺址和青銅器上的銘文證明:原來,西周時期,在這裏有一個周天子封的諸侯——X侯,而且這是一個古代史籍中沒有記載的諸侯。他的都城就在元氏縣西張村這一帶。

這個國,因為地處水流域而得名,它的疆域可能就在今元氏、高邑一帶,西張村西周墓的發現,揭示了西周所封的國及其地理位置。

這個國是西周北部一個小諸侯國,它的地域可能較小,軍事實力較弱,經常受到北部滹沱河流域少數民族北戎的進攻。

夏商周時代,中原王朝對北方少數民族大都用戎、狄、夷等蔑稱。西周時期滹沱河一帶的遊牧民族被稱為北戎。

青銅器的銘文中記載說:北戎侵擾侯,邢侯與戎人交戰,令臣諫率領軍隊以亞旅駐紮在此。

這段銘文的意思就是說,北戎侵擾國,由於國難以抵抗,就向南麵強大的諸侯邢國求救。邢國的諸侯王邢侯,委派了一位大將臣諫率兵北上。臣諫奉命率領邢國的軍隊,抵禦北戎侵擾,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駐守在國,做了國的執政大臣,成為遏製北戎勢力的中原諸侯的重要人物。

這個臣諫由於長期駐守國,已經年老體衰,執政困難,臨終時他把守衛國的使命交給自己的弟弟,並且鑄造青銅器告誡他的弟弟攸,謹慎從事,好好效忠侯。

這位臣諫並沒有想到,他鑄造的這些青銅器及其銘文,不僅給後世留下了他的名字,更重要的是為石家莊市留住了一段無人知曉的神秘曆史。

國的曆史和地理位置,因為元氏縣西周遺址的發現而重現於人世。那麼,X國與邢侯,又是什麼關係呢?

邢侯的始祖是周公旦的庶子,就是周公嬪妃生的兒子,西周成王之時被封於邢,稱為邢侯。關於邢侯國的地理位置,古書上眾說不一。有人說在今河北省邢台,也有人說在河南省溫縣東,還有人說在河南的鞏洛之南,千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元氏縣西張村西周墓所出的銅器銘文,明白無誤地記載了戎人出兵汦水、邢侯出兵搏戰的曆史事件,證明了邢國的封地就在今河北省邢台。銅器銘文與文獻相印證,澄清了曆史上的一樁懸而未決的疑案。因此,這處西張村遺址在1982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正是:

昭王北征娶房後,穆王西遊勝跡留。

北戎南侵國地,邢侯臣諫有墓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