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最終得到趙國的同意,發兵進攻中山國。根據史書記載,當時中山國軍民奮勇抵抗。有一位中山國的勇士,使用鐵杖,掄起來所向無敵,結果魏國軍隊久久不能獲勝,隻好退兵。
第二年,魏國的一位謀臣到中山國刺探情報,回稟魏文侯說,中山國已經出現了農夫無心耕作、士兵們懶於練兵、國內政治腐敗、人心動搖的局麵,可以攻伐。
魏文侯采納了謀臣的建議,決定這次派大將樂羊出兵伐中山。這位後來被封為靈壽侯的樂羊,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樂毅的先祖。
樂羊有一位賢德的妻子,鼓勵他修身齊家平天下。傳說樂羊年輕時在路上撿到別人丟的金子拿回家,妻子唾了他一臉口水:“大丈夫不飲盜泉之水,清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你撿回來這些不知來曆的金子,不怕玷汙你的節操嗎?”樂羊急忙把金子扔到野外。
樂羊到魯國、衛國去學習軍事理論和哲學,過了一年,他回家來了。妻子正在織布,聽說他學業還沒完成就急忙回來了,一氣之下,這位剛烈的妻子用刀把機杼上的絲線割斷了。她教訓樂羊:“你學業未完而歸,不就是布沒有織完就斷了機杼嗎!”樂羊很慚愧,隨即回去完成學業。此後他周遊列國七年,學成歸來,成為魏國的著名將領。
魏文侯想攻伐中山,準備拜樂羊為將,以西門豹為先鋒,率師伐中山。
西門豹,我們應該都很熟悉這個人,小學課本裏就有《西門豹治鄴》的故事。西門豹是魏文侯任命的鄴縣令,就是現在臨漳縣鄴城的行政長官。他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在那裏幹了不少好事,後來當地人給他修建了西門豹祠。
有一個難題令魏文侯很糾結,就是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國為官,如果兩國交兵,那樂羊的兒子有可能就會喪命。所以魏文侯就問樂羊說:“你的兒子在中山國,兩國交兵,你打算怎麼辦?”
樂羊回答:“大丈夫以國事為重,豈能因為私情貽誤國事。如果我不能攻克中山,有辱君命,甘受軍法處置。”魏文侯大喜,立即拜樂羊為帥,讓他領兵出征。
樂羊果然不辱使命,率領魏軍長驅直入,攻破中山國眾多城邑,很快進入石家莊市這一帶,進圍中山國都。
中山武公的一個謀士獻計,讓樂羊的兒子樂舒出麵勸說樂羊退兵。樂舒不敢違令,被迫上了城樓大喊要見父親。
君命難違,樂羊將怎樣在親情大義間權衡?
大將取義,樂羊能否悲憤咽下兒子的肉羹?
拜將封侯,忠勇的靈壽侯將如何了結餘生?
樂羊在城外一見樂舒,不等兒子開口,便嚴厲斥責:“君子當以身報國,決不能貪圖富貴。我奉君命討伐中山,隻有你勸說他們投降,我才能認你這個兒子。”
樂舒說:“是否投降,要容我們君臣商議,容我們商議後答複。”
樂羊為了麻痹中山軍隊,對樂舒說:“念你是我的兒子,我暫且休兵一個月,你們君臣盡早拿主意,不然我們立即攻城。”
中山國君一看樂羊果真不再攻城,認為樂羊確實疼愛自己的兒子,心存僥幸,不再部署作戰準備。一個月後,樂羊派使詢問中山國君是否投降,中山國君再次讓樂舒出麵求情,樂羊答應再寬限一個月。
第三次,中山國君還讓樂羊的兒子出麵求情。樂羊再次答應寬限一個月。
作為副將的西門豹忍不住問樂羊:“你不是答應魏文侯一定要攻克中山嗎?為什麼久久不出兵。再而三地寬限他們?”樂羊說:“看來中山國君不想投降,所以才使用這種緩兵之計。我答應他的三次請求,絕不是顧及父子之情,而是為了安撫民心,麻痹中山國君。這樣,我們才能以最小的傷亡,攻克他們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