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轉化與重塑形象(2 / 2)

危機是任何企業都不願遭遇的,無論是處理危機還是重新獲得公眾好感、恢複形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巨大。常言道,花錢買教訓。那些臨陣磨槍、倉促上陣的企業,必須吸取深刻的教訓,危機過後應立即著手製訂企業危機管理計劃,必要時尋求專家和公共關係公司的指導和幫助。這樣,才不至於再犯同樣的錯誤。綜上所述,企業危機不可避免,但企業危機可以防範。加強危機管理,製定相應的公關對策,那麼,企業在危機來臨時,就能夠從容應付,轉危為安。

4.重塑形象

要重塑形象就要繼續傳播企業信息,表達企業重塑形象的決心和願望。企業與公眾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是企業獲得公眾了解和信任、爭取公眾支持與合作的有力手段。在企業經曆危機考驗之後,更需加強企業對外的信息傳播,消除公眾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陰影,提高企業的美譽度。當然,再舉辦一些富有影響的公關活動,還可以更好地提高企業的美譽度,營造良好的公關氛圍,盡快挽回危機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重塑形象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下幾個方麵:

把公眾利益放在首位。企業的良好形象離不開公眾的支持,所以要維護企業形象,首先要拿出實際行動維護公眾利益。當危機發生後,企業應把公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一味顧及自身所付出的經濟價值。

善待被害者。對危機的被害者,企業應誠懇而謹慎地向他們及他們的家屬表示歉意。同時,必須周到地做好傷亡者的救治與善後處理工作。尤其重要的是,應冷靜傾聽被害者的意見,耐心聽取被害者關於賠償損失的要求以確定如何賠償。有時被害者有一定的責任,但不應過多地計較,以避免因為辯解而帶來不利影響。

爭取新聞界的理解與合作。在危機處理過程中,企業要與新聞界真誠合作,盡可能避免對企業形象的不利報道。事故如何向新聞界公布,企業發言人如何措辭,應事先在企業內部統一認識,反複斟酌。說明事故時應力求簡明扼要,避免使用行話。

要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如發言人要用肯定有力的音調講話,不能遲疑吞吐;回答問題時可以以“我”為主,不必死摳問題;盡量避免用否定詞;把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和觀點巧妙地摻入到對問題的回答中。為了避免報道有誤,重要材料應以書麵形式發給記者。

企業掩蓋事實隻能引起記者的反感,所以應該認真回答記者的提問,誠實地公布事故的真相,也可以同時說明企業已取得的成績和為防止危機所做的努力,盡量引導公眾產生關於企業的全麵而正確的印象。

危機發生後,輿論的譴責與報道將持續一段時間。在此期間,企業除了利用傳播媒介發布致歉廣告之外,還應及時向媒體提供有關賠償受害者損失的信息;公布修理毀壞的設備和廠房的計劃;公布今後的事故預防措施等。如此才能及早贏得廣大公眾的諒解和信任,恢複企業在社會上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