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機公關中提升品牌(1 / 1)

·今日茶點

凡是中外成功的危機公關案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領導親赴第一線,公關人員精心策劃,任勞任怨。這種做法和技巧易於得到公眾的理解,取得公眾的同情與諒解,贏得公眾的信任。

在企業運行與發展過程中,將各種風險、隱患消弭於無形進而實現利益最大化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現實卻並非事事如人所願,製度的缺失、人為的失誤、客觀條件的限製都可能使隱患演化成實實在在的危機。危機出現了,是推諉隱瞞,還是坦誠麵對、積極處理,這是企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節點”,也是企業綜合素質的全麵展示。

1988年4月27日,一架波音737客機從檀香山起飛後不久便發生事故,幸運的是無人傷亡。經過調查,波音公司製定了周密的宣傳策略,利用這次本來會影響其聲譽的事故大力進行廣告宣傳。請看波音公司對這次空難事故的廣告宣傳詞——這次事故主要是因飛機太舊,金屬疲勞所致。因為這架飛機已飛行了20年,起落過9萬次,大大超過了保險係數。如此老舊的飛機都能使乘客無一傷亡,這樣的反證法恰好說明了飛機質量是十分過硬的。

經此事故宣傳,訂貨量猛增。單是1988年5月份,國際租賃金融集團就向其訂購了100架波音737飛機,美國航空公司訂購30架波音737飛機。僅此一個月的訂貨量就比事故發生前的第一季度的總訂貨量還高出近1倍。如此一來,波音公司通過這次因事故而做的廣告,不僅沒有使公司的形象受到絲毫損害,反而贏得了市場。

1978年12月,意大利航空公司DCX型客機在地中海墜毀,該航空公司急需一架代替客機。意航總裁諾狄奧向波音公司董事長威爾遜提出了訂購一架波音727客機的要求。對波音公司來說,當時訂購這一型號飛機的單子較多,按照正常程序的話,至少要等上兩年,但考慮到意航的特殊情況,公司進行了適當調整。

最終,意大利航空公司在1個月內就得到了這一型號的飛機,及時緩解了急需。後來,為了感謝波音公司的優良服務,意航決定取消購買道格拉斯公司DCO飛機的計劃,轉向波音公司,一下子訂購了9架波音747超大型客機。

凡是成功的危機公關案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領導親赴第一線,公關人員精心策劃,任勞任怨。這種做法和技巧易於得到公眾的理解,取得公眾的同情與諒解,贏得公眾的信任。

態度決定一切。企業要勇於承擔責任,並盡力爭取公眾和當事人的原諒。因為危機事件發生時,企業就是輿論的中心,這時企業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公眾的關注,如果采取逃避或推卻的態度,必然引起人們的反感,並造成媒體的大範圍報道,使負麵影響擴大化。

企業要樹立負責任和坦誠麵對事實的態度,對出現的問題首先是承擔責任,毫無推諉;爭取與媒體合作;擁有同情心,重視消費者的感情,爭取消費者的理解;將網絡轉變為廠商與消費者和其他相關者的直接溝通平台。

波音公司成功的危機處理充分說明,危機也是品牌提升的契機,恰如其分的宣傳造勢,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信譽。當然,造勢必須恰到好處才行,那種虛假的盲目造勢隻會弄巧成拙,是企業在運用“造勢企劃法”時必須規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