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儒學與古代東亞(2 / 3)

李氏朝鮮(公元1392—1910年)取代王氏高麗之後,拋棄佛教,全力推行儒教尤其是朱子學,尊為唯一正統思想。李朝推行儒教的方式大體上與前朝相同,不過由於指導思想變為獨尊儒術,所以無論在哪一方麵都不遺餘力。李朝重科舉,文武兩班官員都通過考試錄用,文官的生員試、進士試、文科考試要考漢文和儒學自不必說,即使武官的考試也必須加試儒學。在學校教育方麵,除在首都設成均館(下置四個學堂)外,各府縣都設鄉校,與此同時尚有無數私人辦的書堂,全部以儒家經典為教學內容。統治者對培養忠孝節義的禮俗教育非常重視,除了印刷出版儒家經典外,還命學者編輯大量通俗讀物乃至畫冊,解釋經典,表彰忠臣孝子,以漢文、朝文出版,這些書有《孝行錄》、《三綱行實》、《三綱行實圖》等等,通過它們把忠孝觀念灌輸到千家萬戶,使婦孺皆知。經過長期教化,原有的尚武之風被改變,李氏朝鮮成為“崇尚信義,篤好儒術,禮讓成俗,柔謹為風”(《朝鮮誌·風俗》)的國家。李朝被稱作“儒教王朝”,儒學在這個時期達到鼎盛。

公元7世紀的日本列島上,皇權與代表氏族製度的舊貴族矛盾日益尖銳。為加強皇權,聖德太子於公元604年製定17條憲法,除第二條要求篤敬佛家三寶之外,其他各條皆為儒家信條,主要是忠、信、仁、禮。“國非二君,民無兩主,率土兆民,以王為主。”(第12條)“無忠於君,無仁於民,是大亂之本。”(第六條)“信是義本,……君臣共信,何事不成!”(第九條)“君臣有禮,位次不亂;百姓有禮,國家自治。”(第四條)646年孝德天皇在曾長期留華的對隋唐社會、政治、文化、思想均有深刻了解的日本大儒南淵請安等人幫助下實行“大化改新”,廢除了舊貴族私有部民製,按唐朝的榜樣,建立中央集權的專製政體,使日本成為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大一統的封建國家。聖德太子執政後,特別是大化改新後,日本不斷向中國派遣使節——遣隋使、遣唐使,和大批留學生、學問僧,學習儒家經典,搜求儒家書籍。並在首都設大學寮,在地方設國學,推進漢文化主要是儒學教育。

越南也是中國的近鄰,自古以來就接受中國文化,儒家學說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秦始皇開始設置郡縣,交趾郡在今越南北部;後來從兩漢到隋唐五代,越南作為中國郡縣達一千多年;儒家思想在中國行政官員倡導下,逐漸在越南生根,成為越南的傳統思想文化,對越南較早結束奴隸製、建立封建社會,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東漢交趾、九真(兩郡均在越南)太守錫光、任延教當地人農耕和中國嫁娶禮俗。三國時代的士燮為交州太守,政績斐然,受越人擁戴。他接納中原逃往交州避難的士人,帶動他們向越人傳播詩書禮樂知識,影響深遠。另一方麵,也有不少越南讀書人到中原遊學、為官;到了唐代,通過科舉考試,在中原得功名任官職的越人就更多了。

1192年之後,日本進入幕府時代,天皇大權旁落,幕府將軍實行獨裁統治。將軍、大名、武士組成的等級製的武士地主階級,控製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權和土地。他們的理論家適應當時的需要,取儒家的忠、勇、信、禮、義、廉、恥等觀念和佛家不念生死的思想,加工形成武士道德或武士道精神。由於儒家思想是武士道精神來源之一,所以繼續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1603年德川將軍削平群雄,建立江戶幕府,處理全國政務,管轄全國領地。一個中央集權的實行等級身份製的封建國家正式形成。從這時到明治維新的200多年間,稱為江戶時期或德川時期。這是日本封建社會高度發展的時期,也是儒學高度發展的時期。這時在日本占統治地位的,不是原始儒學,也不是漢唐經學,而是朱熹的理學。

由於儒學、朱子學的傳播和濡染,朝鮮出現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理學家。高麗王朝後期,朝鮮朱子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李穡、鄭夢周、鄭道傳等嚴厲批判佛教,指出它的靈魂不滅、定數輪回都是錯誤的,抨擊它在政治、道德等方麵給社會帶來的危害,為在意識形態領域結束佛教的統治、確立朱子學的正統地位做出了貢獻。李朝時期的理學家們把朱子學的研究推進一步。徐敬德繼承張載傳統,大講氣不滅和氣一元論。正統派代表、具有“海東朱子”之稱的李滉(退溪)堅持理一元論,以為“理為氣之帥,氣為理之卒”。在人性問題上,主張嚴格區分性情,認為四端(仁義禮智之端)是由天理發出的,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是由氣發出的,應該讓七情服從四端。他的學生李珥(栗穀)既不同意乃師,也不同意徐敬德,主張理氣二元,二者不能分離。在性情問題上以四端雖為理發,但發出便有氣(情)隨之,七情雖為氣發,但發出便有理來駕馭,四端七情不能分離。引發了“四七理氣”的多年爭論。通過這場爭論,朱子學的研究更深入了,但也漸漸走向繁瑣和教條化。後來,為朝鮮的振興富強、民主科學而奮鬥的各個學派都拋棄了朱子學,進步學者們吸收諸家思想,建立了朝鮮的實學、北學、東學以及開化思想、啟蒙思想體係。1910年以後,日本帝國主義滅亡李朝,占領朝鮮,一度廢止尊孔讀經,後轉而利用儒教奴化朝鮮人民。正統儒家學者,曾利用儒教宣傳動員群眾抗日複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朝鮮南北兩方,分別實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製度,儒家思想不再是統治思想,僅作為傳統文化為人們所研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