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半徑有多大?
宇宙中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星係,星係中的任何一個都是由數以千百億計的恒星組成的,無數多個星係構成了大宇宙。宇宙之大是無法用地球上表示距離的單位來表達的。所以天文學家用光年來作為距離的單位。1光年是指光線1年所行進的距離。
光1秒行進約30萬千米。所以1光年的距離約為9.5萬億千米,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63200倍。
一般認為宇宙的半徑大約為150億光年,到目前為止,我們用天文望遠鏡能觀測到的類星體等天體最遠的約為150億光年,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就是說,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類星體的光是經過100億光年才照到地球上的。這是多麼遙遠啊!
夜晚仰望星空,星星是那麼的小而暗淡,其實這些星星本身的亮度和太陽差不多,甚至有的比太陽還更明亮。在我們眼中這些星星這麼小,就是因為它們距離地球實在太遙遠了。
土星的光環為什麼是扁平的?
在九大行星中,土星是一顆僅小於木星的行星,然而它的橢圓率在所有行星中是最大的一顆,用望遠鏡觀察的話,土星有一個橢圓麵。
土星的周圍最壯觀、最奇麗的就是它的光環,土星的光環明亮、美麗、令人陶醉。這種光環是扁平的,並不能把整個星體全包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這類四周帶光環的行星並不是一個圓球,而是一個扁圓球。由於行星自轉。所以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行星的赤道部分就會膨脹起來。像土星這種有相當厚的液體外殼的行星就更是如此。
由於行星自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行星和圍繞行星公轉的衛星以及組成行星光環的物質,都是彙集在一起的塵埃塊和氣團。
這些衛星和光環公轉時的方向與土星自轉的方向是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與土星赤道膨脹部分的引力相比,引力最大最穩定的還是赤道方向,即使那些衛星和塵埃越出軌道,也都會自動地集中到赤道方向上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扁平的光環了。
木星的光環也是這樣扁平的。
球狀星團是怎樣形成的?
晴朗的夜空,群星爭輝。如果你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天空,會發現深邃的天穹上有一些球狀的星團,在星團的中心部分有幾顆明亮的星星閃爍著,在形狀似花瓣的部分還有黑線頭狀的東西。
球狀星團是許多恒星集中分布在一個較小的空間內,呈圓球狀或橢圓球狀的星係。目前已發現的球狀星團約有120多個,它的直徑為55光年。
恒星是由星際的彌漫物質如塵埃微粒、某些元素及其分子聚集而成的。星際物質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密的地方物質之間的引力大一些,當外界向星際雲輸入一定的能量,密度大的就更加大,自身引力變得更大,繼續收縮就形成了許多恒星。
分布鬆散的星際物質為“疏散星團”,是一些年輕的星星。這些在形成球狀星團的疏散星團就是中心部的星星。
恒星內部的熱核反應產生高溫,使星際物質被高溫所驅散,並向外側擴展。外側的星際物質也受到擠壓,形成稠密的部分就是黑線頭狀的部分,這裏又將誕生新的星星,形似花瓣狀的部位是受到高溫新星的刺激後才發光的。
宇宙還在不斷地擴大嗎?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發現,銀河外星係的光譜線普遍存在紅移現象,這表明那些星係都在迅速地遠離我們而去,而且距離我們越遠的星係遠去的速度就越快。
70年過去了,人們探測的空間範圍與日俱增,探測到的河外星係不僅越來越多,而且也越來越遠了。星係的退行速度依然與離我們的距離成正比。
為什麼無數的星係都在以如此巨大的速度四散而去呢?這是因為宇宙正處在一種整體膨脹的狀態中,這很像一個表麵粘了許多粉狀顆粒的大氣球,氣球膨脹時,它表麵上粉狀顆粒就四散分開了。這時,任一顆粒都會看見其它的顆粒都在離開自己遠去,而且離它越遠,退行速度也越快。
如果把宇宙中的每個星係都想象成是氣球上的一顆粉粒,那麼星係普遍退行的圖景就比較容易想象了。它們並不隻是遠離我們而去,而是互相之間在分離,你到任何一個星係上去都會看到同樣的情景,這證明我們的宇宙正在膨脹著。
流星和隕石是怎麼回事?
晴朗的夜晚,有時突然一道光亮劃破長空,當你轉眼細看時,它卻已經消失了。古人以為這是一顆星星流逝了,因而稱它為“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