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章太炎放棄絕食
1914年,章太炎被袁世凱幽禁在北京龍泉寺,非常氣憤,宣布絕食。
章太炎絕食,震動四方。第二天,他的幾個著名入門弟子錢玄周、馬夷初、吳承仕等去看望他。從早到晚,弟子們勸他複食,章太炎躺在床上,兩眼翻白,一味搖頭。
這時,深知先生個性特點的吳承仕靈機一動,想起了三國故事,便說:“先生比禰衡如何?”
章太炎瞪了一眼說:“禰衡怎麼能比我?”
吳承仕連忙道:“劉表當年要殺禰衡,自己不願戴殺士之名,就指使黃祖下手。現在,袁世凱比劉表高明多了,他不用勞駕黃祖這樣的角色,叫先生自己殺自己了!”
“什麼話?”章太炎一聽,一骨碌翻身跳下床來。
弟子們一看情形,趕忙趁機拿出了荷包蛋等先生愛吃的食品,讓他吃下去。
要說服對方,必須了解對方,剛直不阿的章太炎豈能用一般小道理就能說服,拿曆史上不畏強暴的英雄式人物作比,又巧妙地點明了章太炎的絕食之舉是大丈夫不為的行動,便句句切中章太炎的心病,不由他不放棄絕食。
魯迅付理發款
1926年,魯迅到廈門大學執教,往往幾個月才理一次發。理發師見他長發垂耳,穿一件褪色的灰長袍,著一雙舊布鞋,心中瞧不起,便馬馬虎虎地為他理了發。
理完發,魯迅隨手抓了一把銅元遞了過去,然後抬頭挺胸揚長而去。理發師發現他交的錢是定價的3倍多,不由對他刮目相看。
過了一段日子,魯迅又來理發,穿著打扮仍然和上次一樣,但理發師卻視為上賓,送茶敬煙,精工細剪。理完發,魯迅照價付款,並沒有多付一個子。理發師非常納悶,便問道:“先生上一次給那麼多的錢,為什麼這次如此少呢?”
魯迅笑道:“上次你給我亂剪,我付款也就亂付。這次你認真地理發,我自然也就按規矩給錢。”
以貌取人是社會上一些勢利眼的通病,魯迅以他那慣用的手法,不露聲色中給理發師以辛辣的嘲諷。
馮玉祥巧治馬屁精
馮玉祥從入伍當小兵一直當到國民軍總司令。這位平民將軍,一生疾惡如仇,愛憎分明。他最惱恨那些溜須拍馬的勢利之徒。
有一次,馮玉祥參加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常委會。會上,卻有個蔣介石的親信為了拍蔣介石的馬屁,在會上提議,今後不管誰說到“蔣委員長”時,在場的人都要起身立正。這個馬屁意見雖然在會上遭到不少人反對,但在表決時,卻居然以過半數而獲得了通過。
這下子,可把馮玉祥給氣壞了。下午開會,馮玉祥臉繃得緊緊的,毫無笑意。會議一開始,馮玉祥便搶先發言。他走到講台前,先咳嗽了一聲便大聲說道:“諸位!蔣委員長告訴我們!”
說到這裏,馮玉祥“啪”地一個立正,停止了講話。台上台下坐在椅子上的委員們這才想起了上午剛剛通過的那個決議,隻得一個個站了起來。
“請坐下!”馮玉祥用手做了個手勢,按了按。
等委員們剛剛坐定,馮玉祥又大聲說:“蔣委員長告訴我們!又是一個立正。委員們隻得又一齊站了起來。
馮玉祥就這樣在一個並不太長的發言中左一個“蔣委員長”,右一個“蔣委員長”,弄得那些馬屁精們站起來又坐下,坐下又站起來,反反複複有十多次。一個個上氣不接下氣,弄得腰酸背痛。
馬屁精們雖然吃了苦頭,卻又不好明說,因為這是他們自作自受,馮玉祥不過借此小小戲弄他們一下而已。馮玉祥巧治馬屁精的這一策略就是古人們曾采用過的“請君入甕”法,即你們提出的方案,請你們自己去體驗一下。
葉挺巧發密信
皖南事變,葉挺身陷囹圄,當時在重慶的周恩來正設法到處尋找葉挺的下落。
一天,他突然收到一封意外的來信,信中寫道:“我已被押解重慶,任光在我身邊陣亡。”落款署:“希夷”,就是葉挺。
這封信是如何在國民黨特務的嚴密監視下寄出的呢?
原來,葉挺被俘後,從上饒押到重慶的那天,葉挺下了囚車,順著馬路走時,忽然發現路旁有廁所,便靈機一動,要求上廁所,特務不得不應允。葉挺在廁所裏急忙寫了這封信,並附了一張字條和5元錢。字條上寫道:“請拾信的朋友買個信封,按信上的地址發出去,將終生感謝不盡!這5元錢作為酬謝。”他又順手揀了一塊磚壓在信上麵,磚下露出了5元鈔票的一角。
這封信可能被一位有正義感的人拾到了,幾經輾轉終於送到了周恩來手裏。
善於尋找和把握一切可能的機會,又找到了一種恰當的方式付諸實施,葉挺機敏之處就在這裏。
挑水
有戶人家吃水要到不遠的一條小河裏去挑回來,可是男主人每天都隻挑一小半擔水。
一天,一個路過的人問他為什麼不挑滿呢?一趟挑那麼少,不是太不劃算了?
男主人沒說什麼,隻是讓那個路人自已來試試。
路人毫不猶豫地打滿了兩桶水,滿懷信心地上路了。
一開始他還覺得很輕鬆,可是到了一半的時候,他就氣喘籲籲了,腳步也不穩了。桶裏的水不斷地灑出來。小路崎嶇,眼看就要到主人的家裏了,他一個踉蹌,摔倒在地。桶裏的水灑了不說,連他的膝蓋也摔傷了。
主人這時候說話了:“這下你知道我為什麼不挑滿了吧!”
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當我們還沒有能力完成大的目標時,現我們力所能及的小目標,先實這樣一步一步地前進,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酒坊的狗
村子裏有一家酒坊,門口高高地掛著招牌,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得到。酒坊釀出來的酒味道醇厚,氣味芬芳,售價合理。人們嚐過後都點頭稱讚不已。
按說這家酒坊的生意應該不錯,可是卻不然。村子裏幾乎家家都有人喝酒,但是前來打酒的人並不是很多。由於生意清淡,酒坊裏囤積了很多以往釀好的酒,有的已經是去年釀的。
老板很是著急,卻又不知如何是好。於是請教村子裏的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有學問的人問他:“你家裏是不是養了一條十分凶猛的狗?”
酒坊老板說:“是啊!可是這跟賣酒有什麼關係呢?”
有學問的人說:“你家的狗見人就咬,人們看見就怕,誰還敢上你家去買酒啊?”
很多看起來不相幹的事情,其實卻有著緊密的聯係。
要想解決問題,不能僅僅著眼於表麵,關鍵是要找出症結所在。
牧師和信徒
一位信徒經常不去參加教會的活動,牧師前去拜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