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993年6月份的報道,幾年中,他在全國的許多講台上為國家幹部、企業職工、大學師生演講1280多場,聽眾達200萬人次。他是全國一百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27個大型企業的高級思想政治工作顧問,受聘如此眾多的單位,堪稱全國之最。1992年6月29日,他被請到中南海給領導人演講20分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現場錄音,並在全國新聞聯播中播放了4分鍾,在全國性的新聞聯播中播發一位普通人的講話錄音達4分鍾時間,還是第一次。彭清一的講話為何吸引聽眾?因素是多方麵的,但其藝術素質起著最主要的作用。國內著名美學家張道一教授,雖然年過古稀,但音色仍然渾厚、圓純如男中音。有一年,在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的開幕式上,他的聲音如樂聲在會場內震響。其中有這樣兩句特別耐人尋味:“牛郎織女每年相逢一次,那是為了愛情,我們每年相逢一次,則是為了美學。”話語充滿感情而又具有對仗、錯綜美,再加上音色非常好聽,引來台下長久不息的掌聲。
語言是人的力量的統帥
馬雅可夫斯基曾說:“語言是人的力量的統帥。”意即精湛的口語表達藝術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魅力和偉力。公元前14世紀,商朝明君盤庚用生動質樸、雄辯有力的語言,說服了難離故土的民眾,實現了遷都的主張;周恩來、陳毅在風雲變幻的國際政治生活中善於辭令,口才橫溢,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聲望,長了中國人民的誌氣;國際金融家薩克斯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盡快研製生產原子彈,從而為盡快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當今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商務談判時中肯有力的言辭會迫使對方作出讓步,或取得共識,以利於達成協議;慷慨陳辭,促成外引內聯,就會振興一方經濟。所有這些,都說明通過充分發揮口語表達技巧的口才藝術,能夠創造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不重視或不懂得口語表達規律,總是會帶來或輕或重的不良影響甚至造成失敗。赫魯曉夫曾在聯合國大會上作過一次感情充沛、內容豐富的演講,但因為演講最後他激動得幾乎忘乎所以,用脫下的一隻皮鞋代替手掌在講台上使勁拍打而使整個演講宣告失敗——粗魯無禮的體態語,引起全場一片嘩然,不但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留下了笑柄。
富蘭克林的自傳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在約束我自己的時候,曾有一張美德檢查表。當初那表上隻列著12種美德。後來,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說我講話時有傲氣,這使人覺得盛氣淩人。於是我立刻注意這位友人給我的忠告,我覺得它足以影響我的前途。然後我在表上特別列上虛心一項,我決定竭力避免說出一切直接觸犯別人感情的話,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確定的詞句,像‘當然’‘一定’‘不消說’……而以‘也許’‘我想’‘我認為’‘就是這樣’‘大概’‘或許’……來代替。”富蘭克林又說,說話和事業的進展有很大的關係,是一個人力量的主要體現。
你如出言不慎,跟別人爭辯,那麼,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助力。這是千真萬確的。所以,一個人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必須具有能夠應付一切的口才。要使別人瞧得起自己,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決不可露出乞憐的樣子。你可以謙遜,但決不可諂媚。你不可單是唯唯諾諾,使人覺得你語言沒有動人之處。你發表意見時不可肆意批評別人;更不可告訴對方說你的計劃一定成功,如果雇用你,必可使業務發展等語——這隻能讓對方心裏稱許,不應由自己說出。自誇必連帶著固執,這種態度隻會使人厭惡。去訪問一個人,把目的簡單地說出之後,你就應該告辭。即使環境許可你逗留一些時間,你也應該立刻把話題轉到別處。